细胞骨架调控蛋白CD2AP在胃癌中表达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检测CD2AP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2.探究CD2AP基因过表达和敲低对胃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探究CD2AP基因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机制。
  方法:
  1.收集564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中56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抗体特异性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胃癌和癌旁标本中CD2AP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情况。下载GEO数据库中的胃癌数据集,提取胃癌和癌旁CD2AP的mRNA表达情况。联系常见临床指标,病理分型以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统计分析细胞骨架调节蛋白CD2AP与胃癌的相关关系。
  2.构建表达CD2AP基因的质粒,设计并合成针对CD2AP的小干扰RNA,通过转染BGC-823、MGC-803等胃癌细胞改变CD2AP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构建可经诱导表达CD2AP基因的胃癌细胞MGC-Lv-CD2AP-HA。通过transwell试验和划痕愈合试验评估胃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CCK-8试验及克隆形成试验评估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I染色法评估胃癌细胞周期以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系统性评估CD2AP基因对胃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评估细胞骨架组装能力和细胞粘着斑数量,细胞粘附试验评估肿瘤细胞间黏附能力。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及Western Blot验证CD2AP与相互作用的蛋白CAPZA1。设计并合成针对CAPZA1的小干扰RNA,在胃癌细胞MGC-Lv-CD2AP-HA中,诱导CD2AP过表达同时敲低CAPZA1,初步探索CD2AP影响胃癌迁移能力的机制。
  结果:
  1.对564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中56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后发现,不同组织类型的CD2AP表达显著不同。在配对组织样本中,弥漫型胃癌组织(n=15)中CD2AP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正常组织(P<0.001);然而,肠型胃癌组织(n=37)和混合型胃癌(n=4)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将620份组织标本分为弥漫型胃癌(n=337)、肠型胃癌(n=197)、混合型胃癌(n=30)和正常胃粘膜(n=56)。发现弥漫型胃癌中CD2AP的表达明显低于肠型胃癌、混合型或正常胃粘膜(P<0.001),但肠型胃癌、混合型胃癌和正常胃粘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进一步分析了CD2AP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CD2AP表达量高低与胃癌患者的T期(p=0.044)、N期(p=0.038)、TNM期(p=0.041)、分化状态(p=0.001)、Lauren分型(P<0.001)、Bowman型(p=0.022)和WHO病理型(p<0.001)有显著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表明,低表达CD2AP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都更低。考虑到为弥漫型胃癌中CD2AP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正常组织,进一步分析了为弥漫型胃癌患者中CD2AP的表达,发现CD2AP是整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子。进一步对四个GEO胃癌数据集(GSE14208、GSE15459、GSE57303和GSE62254)和TCGA胃癌数据库进行了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上数据库中,CD2AP表达水平较低胃癌患者预后更差。
  3.在胃癌细胞BGC-803和MGC-823中调节CD2AP的表达情况,过表达CD2AP后,划痕愈合能力显著减弱(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敲低CD2AP表达以后,划痕愈合能力增强(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显著增强(p<0.05)。但在细胞中改变CD2AP表达后,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凋亡情况也没有明显变化(p>0.05)。
  4.免疫荧光试验发现,过表达CD2AP之后,胃癌细胞的粘着斑数量明显增多,细胞骨架聚合能力增强。粘附实验证明增强CD2AP能增强细胞的粘附能力(p<0.05),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CD2AP和CAPZA1能直接相互作用,在胃癌细胞MGC-Lv-CD2AP-HA中,诱导CD2AP过表达同时敲低CAPZA1,CD2AP抑制细胞迁移的能力消失,增加粘着斑数量和促使细胞骨架聚合的作用也消失了,提示CD2AP通过ZAPZA1改变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结论:
  1.CD2AP基因作为一个新发现影响胃癌转移的抑癌基因,能帮助能更好地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2.CD2AP通过与CAPZA1相互用,促进细胞粘着斑形成和促进细胞骨架组装,促进细胞间黏附来抑制影响胃癌转移。
  3.该研究使更深入了解细胞骨架的调控机制,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干预细胞骨架调控的手段,为治疗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潜在靶标。
其他文献
目的: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是急诊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外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机制与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继发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证据显示内质网应激在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B12是许多生物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它被认为是叶酸代谢和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辅酶,这使其在维系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中起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证实
学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临床上影响各种心脏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损伤机制十分复杂。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调节200多种靶基因,包括抗氧化酶,膜孔蛋白,清道夫受体和伴侣蛋白等。血红素氧化酶-1(HO-1)作为其重要的下游靶基因在MI/RI的过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因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死亡率高而备受关注。MCTR1(MaresinConjugates inTissueRegeneration1,组织再生相关性巨噬素)是巨噬细胞来源的促炎症消退脂质介质,参与机体抗炎促消退过程。本课题采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模型,旨在研究MCTR1对ARDS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影响全球范围内的2亿例患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涵盖骨量和骨质量两大要素。骨重建的动态平衡紊乱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骨重建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生理过程,而原始骨基质被破骨细胞重新吸收。维
目的:  探讨跑台训练在幼年大鼠MCAO后对缺血半暗区中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选取清洁级Sprague Dawley雄性幼年大鼠171只,23-25日龄,体重80-90g。将幼年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n=19);模型组(Model group7and14days,M7,n=19;M14,n=19);跑台训练模型组(Exe
学位
目的: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探究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人群及正常人群的眼底微血管特征及比较两者眼底微血管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眼底微血管特征的相关因素。  方法:  共120位成年人(19-66岁)的120只眼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静脉皮瓣与传统的皮瓣相比,具有设计简单,游离方便,比常规的皮瓣更薄且更柔韧,供区损害小,不需要深层次解剖组织,也无需牺牲供区部位大动脉等诸多优点。目前临床上静脉皮瓣主要用于覆盖手和上肢较小的软组织缺损。但是,由于皮瓣中仅有静脉存在,因此缺血和营养物质代谢不足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此外,肿胀,出血,皮瓣挛缩和成活不稳定的状况也一直是静脉皮瓣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许多学者已经尝试了不同方法来改善静脉
学位
实验室前期工作已经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胃癌(GC)的发生发展有关。UL111A在HCMV增殖性或潜伏性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然而,UL111A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  1.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配对组织UL111A基因的阳性率,并且在核苷酸水平探究其变异及多态性分析。  2.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配对组织UL111A基因转录本特征。  3.通过胃癌组织
学位
背景与目的:  1.胃癌(GC)是世界第二大与死亡相关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有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如今,胃癌的传统治疗策略主要为手术治疗、放疗以及化疗等,但是至今依然没有找到一种快速且相对可靠的方法,来有效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  2.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克服潜在的胃癌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必要探究建立一种可以在短时间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模型。  方法:  
学位
目的:  酒精性肝炎(AH)是一种可在酗酒者中发展而来的严重的炎症性肝病。AH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及内皮细胞活化异常。本研究探讨了AH患者免疫失调状态是否与酒精对免疫检查点(ICPs)的影响有关;AH患者可溶性EC激活标志物(CD146,ICAM-1,VCAM-1和VEGF-A)的表达水平,以及它们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研究对象与资料  (1)免疫检查点异常研究:研究对象包括8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