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台训练上调Wnt/β-Catenin对MCAO幼年大鼠半暗区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跑台训练在幼年大鼠MCAO后对缺血半暗区中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选取清洁级Sprague Dawley雄性幼年大鼠171只,23-25日龄,体重80-90g。将幼年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n=19);模型组(Model group7and14days,M7,n=19;M14,n=19);跑台训练模型组(Exercise models,EM7,n=19;EM14,n=19);抑制剂模型组(Inhibitor models,IM7,n=19;IM14,n=19);抑制剂跑台训练模型组(Inhibitor and Exercise models,IEM7,n=19;IEM14,n=19)。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幼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后立即对IM7/IM14,IEM7/IEM14组大鼠往腹腔注射Wnt/β-Catenin信号的小分子抑制剂XAV939(40mg/kg/day)一次,然后每24小时注射一次,连续7天或14天,其余各组大鼠在同一时间往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各组幼年大鼠在MCAO后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EM7/EM14,IEM7/IEM14组的幼年大鼠MCAO后第2天开始跑台训练。各组大鼠分别观察到第7天或者第14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检测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元形态学改变,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用鲁克索坚牢蓝(LFB)染色观察髓鞘的变化。透射电镜(TEM)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荧光(IF)和免疫蛋白印迹(WB)分析其分子机制。
  结果:
  1.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S组正常,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MCAO后的第一天,其余八组神经功能缺损但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天数的增加各组评分逐渐降低。MCAO后7和14天:与M组相比,EM组的得分较同期M组下降(p<0.05)、IM组的得分较同期M组提高(p<0.05);与IEM组相比,EM组的得分降低但是在MCAO后7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TTC染色结果
  S组未见梗塞。MCAO后7和14天:与同期M组相比,EM组梗塞体积小于M组(p<0.01)、同期IM组梗塞体积大于M组(p<0.01);与同期EM组相比,IEM组的梗死体积更大(p<0.05)。
  3.幼年大鼠脑组织结构和神经元变化
  HE染色和Nissl染色:在S组中,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形状规则且结构正常。与S组相比,M和IM组中大量神经元肿胀、核固缩,神经细胞中尼氏小体减少甚至消失。细胞结构变形,细胞间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大。在EM和IEM组中,细胞结构排列较M组正常,少数细胞变性坏死。
  4.跑台训练上调Wnt3a、核β-Catenin、BDNF表达促进缺血半暗区中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
  (1)跑台训练上调Wnt3a、核β-Catenin、BDNF的表达:与S组相比,M组Wnt3a和BDNF在MCAO后7天表达增加(p<0.05)但14天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M组核β-Catenin表达和BDNF的阳性细胞数在MCAO后7天和14天均增加(p<0.05)。MCAO后7、14天,与M组相比,同期EM组Wnt3a、核β-Catenin、BDNF的表达和BDNF的阳性细胞数均增加(p<0.05)。
  (2)跑台训练促进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MCAO后7、14天,与S组相比,同期M组Dcx/BrdU和Nestin/BrdU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M组相比,同期EM组Dcx/BrdU和Nestin/BrdU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相比,同期M组染色质分布不规则,核膜结构模糊,线粒体嵴变形。与M组相比,同期EM组细胞核损伤减轻,核膜收缩不明显,细胞核边缘光滑,少数线粒体内嵴断裂。MCAO后7、14天,与S组相比,同期M组MBP的表达下降(p<0.05),NG2/BrdU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M组相比,同期EM组MBP的表达和NG2/BrdU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LFB染色显示,S组有髓纤维致密均匀,形态完整。MCAO后7天和14天,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皮质和皮质下病变。在M组,缺血半暗区出现明显脱髓鞘。与同期M组相比,EM组脱髓鞘明显减少。
  5.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缺血半暗区中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
  (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Wnt3a、核β-Catenin、BDNF:MCAO后7、14天,与M组相比,同期IM组Wnt3a、核β-Catenin、BDNF表达和BDNF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
  (2)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与M组相比,IM组Dcx/BrdU阳性细胞数在MCAO后7天略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14天显著减少(p<0.05);与M组相比,IM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在MCAO后7天显著减少(p<0.05)但在MCAO后14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与M组相比,同期IM组细胞质溶解、核染色质凝聚、核膜收缩或溶解。大多数细胞器消失,仅存在少数变性的线粒体(伴有局部空化)。此外,与M组相比,同期IM组MBP的表达和NG2/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LFB染色显示,与M组相比,同期IM组脱髓鞘增加。
  6.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跑台训练促进的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
  (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跑台训练上调的Wnt3a、核β-Catenin、BDNF:MCAO后7、14天,与EM组相比,同期IEM组Wnt3a、核β-Catenin、BDNF表达和BDNF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
  (2)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跑台训练促进的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与EM组相比,IEM组在MCAO后7天Dcx/BrdU和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在MCAO后14天Dcx/BrdU和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CAO后7、14天,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现:与EM组相比,同期IEM组神经元胞浆水肿,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变形,细胞器减少。与EM组相比,同期IEM组MBP的表达和NG2/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但在MCAO后14天NG2/BrdU阳性细胞数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LFB染色显示,与EM组相比,同期IEM组脱髓鞘增加。
  结论:
  跑台训练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幼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中的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用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检测方法评价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炎症特点,以协助调整治疗方案。  方法: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A组)、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B组)、支气管扩张患者(C组)各20例。三组间进行性别、年龄匹配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致死率高。肺成纤维细胞是肺组织主要的间质细胞,在肺部炎症中成纤维细胞除了通过合成胶原及其他组织连接成分以为维持器官功能的稳定,还能积极参与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
目的:运动训练是治疗儿童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运动训练治疗儿童中风的神经保护机制亟需研究。本实验中,我们评估了跑台训练对幼年大鼠脑缺血后自噬的影响。  方法:对大鼠(23-25日龄)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n=16);模型组(MCAO,n=35);跑台训练模型组(EX+MCAO,n=35);RAPA模型组(RAPA+MCAO,n=35);跑台训练联合RAPA模型
学位
心源性休克是心脏疾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其在所有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中占了一定的比例。炎症在心源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整合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指出NLR可独立预测多种疾病的预后。然而,NLR是否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目前仍不清楚。  目的: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目的是评估NLR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
期刊
蒽环类药物抗肿瘤疗效显著,常为基础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然而,其应用价值被常常被其所产生的心脏毒性所限制。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早期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及一过性的收缩功能减退等,晚期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慢性心力衰竭等。近年来,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对ACEI/ARB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治疗效果都持肯定态度,但现有的大多数研究的质量良莠不齐,并且无临床前的依据。  目的
目的: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是急诊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外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机制与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继发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证据显示内质网应激在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B12是许多生物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它被认为是叶酸代谢和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辅酶,这使其在维系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中起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证实
学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临床上影响各种心脏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损伤机制十分复杂。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调节200多种靶基因,包括抗氧化酶,膜孔蛋白,清道夫受体和伴侣蛋白等。血红素氧化酶-1(HO-1)作为其重要的下游靶基因在MI/RI的过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因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死亡率高而备受关注。MCTR1(MaresinConjugates inTissueRegeneration1,组织再生相关性巨噬素)是巨噬细胞来源的促炎症消退脂质介质,参与机体抗炎促消退过程。本课题采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模型,旨在研究MCTR1对ARDS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影响全球范围内的2亿例患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涵盖骨量和骨质量两大要素。骨重建的动态平衡紊乱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骨重建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生理过程,而原始骨基质被破骨细胞重新吸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