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OCTA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眼底微血管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探究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人群及正常人群的眼底微血管特征及比较两者眼底微血管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眼底微血管特征的相关因素。
  方法:
  共120位成年人(19-66岁)的120只眼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分为两组,分别是糖尿病前期组及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共60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33人,对照组为年龄性别与糖尿病前期组相匹配的血糖正常人群。使用OCTA对受试者以黄斑为中心采集3*3mm图像,并分析两组之间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uperficial vascular plexus,SVP)、中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intermediate capillary plexus,ICP)、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脉络膜毛细血管丛(choriocapillaris,CC)的血管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BMI值和年龄、性别、眼轴、眼压是否会对黄斑区血流灌注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产生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20例眼,共分两组: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有男性27人和女性33人,对照组为年龄性别与糖尿病前期组相匹配的血糖正常人群。选择OCTA图像质量最佳的眼别,若两眼OCTA图像质量相差不大则选择右眼,糖尿病前期组34只右眼和26只左眼,对照组有37只右眼和23只左眼,两组之间眼别无统计学差异(P=0.579)。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8.93?10.09岁和48.15?8.89岁,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53)。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腰围分别为86.36?8.87cm和82.14?7.85cm,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臀围分别为96.07?7.06cm和94.68?6.24c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5)。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BMI值分别为25.04?3.33kg/m2和23.38?2.34kg/m2,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糖尿病前期组较对照组更胖。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眼压分别为14.44?2.09mmHg和14.42?2.59mmHg,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66)。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13?1.31D和-0.15?0.95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32)。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4?0.08和-0.07?0.07,两组最大值都为-0.2,最小值都为+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8)。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眼轴分别为23.32?0.83mm和23.52?0.84m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5)。在考虑到性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BMI值可能对黄斑区血流灌注及中心凹无血管区产生影响,选择性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BMI值为协变量,血糖分组为固定因子,对黄斑区血流灌注及中心凹无血管区进行方差分析及画图。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SVP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为36.63?4.35%和36.90?3.43%(P=0.745),ICP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3.75?1.91%和24.25?1.86%(P=0.070),DCP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4.97?2.78%和25.86?2.97%(P=0.054),CC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为36.55?4.68%和38.14?3.72%(P=0.070),FAZ面积平均值分别为0.38?0.14mm2和0.34?0.11mm2(P=0.209),即校正影响因素后可得出结论糖尿病前期组与对照组黄斑区SVP、ICP、DCP、CC血管密度及FAZ面积未见明显差异。从统计结果发现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性别对SVP血管密度及FAZ面积有显著影响(SVP:P=0.012,FAZ:P=0.000),然以血糖、年龄、眼压、眼轴、BMI值为控制变量,对性别与SVP血管密度及FAZ面积做偏相关分析后(SVP:P=0.012,r=-0.232,FAZ:P=0.000,r=0.390),可得出结论,女性SVP血管密度较男性低,女性FAZ面积较男性大。在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眼轴长度对ICP血管密度有显著影响(P=0.009),然以血糖、性别、年龄、眼压、BMI值为控制变量,眼轴长度与ICP血管密度做偏相关分析后(P=0.009,r=-0.241),眼轴长度与ICP血管密度呈负相关。校正相关因素后年龄、眼压、BMI值对黄斑区血流灌注及中心凹无血管区无明显影响。
  结论:
  本项目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较血糖正常人群BMI值更大、腰围更粗。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发现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与血糖正常人群黄斑区SVP、ICP、DCP、CC血管密度及FAZ面积未见明显差异,即糖尿病前期尚未出现眼底微血管特征改变。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发现女性SVP血管密度较男性低,女性FAZ面积较男性大,眼轴长度与ICP血管密度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致死率高。肺成纤维细胞是肺组织主要的间质细胞,在肺部炎症中成纤维细胞除了通过合成胶原及其他组织连接成分以为维持器官功能的稳定,还能积极参与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
目的:运动训练是治疗儿童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运动训练治疗儿童中风的神经保护机制亟需研究。本实验中,我们评估了跑台训练对幼年大鼠脑缺血后自噬的影响。  方法:对大鼠(23-25日龄)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n=16);模型组(MCAO,n=35);跑台训练模型组(EX+MCAO,n=35);RAPA模型组(RAPA+MCAO,n=35);跑台训练联合RAPA模型
学位
心源性休克是心脏疾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其在所有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中占了一定的比例。炎症在心源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整合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指出NLR可独立预测多种疾病的预后。然而,NLR是否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目前仍不清楚。  目的: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目的是评估NLR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
期刊
蒽环类药物抗肿瘤疗效显著,常为基础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然而,其应用价值被常常被其所产生的心脏毒性所限制。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早期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及一过性的收缩功能减退等,晚期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慢性心力衰竭等。近年来,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对ACEI/ARB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治疗效果都持肯定态度,但现有的大多数研究的质量良莠不齐,并且无临床前的依据。  目的
目的: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是急诊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外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机制与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继发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证据显示内质网应激在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B12是许多生物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它被认为是叶酸代谢和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辅酶,这使其在维系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中起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证实
学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临床上影响各种心脏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损伤机制十分复杂。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调节200多种靶基因,包括抗氧化酶,膜孔蛋白,清道夫受体和伴侣蛋白等。血红素氧化酶-1(HO-1)作为其重要的下游靶基因在MI/RI的过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因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死亡率高而备受关注。MCTR1(MaresinConjugates inTissueRegeneration1,组织再生相关性巨噬素)是巨噬细胞来源的促炎症消退脂质介质,参与机体抗炎促消退过程。本课题采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模型,旨在研究MCTR1对ARDS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影响全球范围内的2亿例患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涵盖骨量和骨质量两大要素。骨重建的动态平衡紊乱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骨重建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生理过程,而原始骨基质被破骨细胞重新吸收。维
目的:  探讨跑台训练在幼年大鼠MCAO后对缺血半暗区中神经发生和髓鞘修复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选取清洁级Sprague Dawley雄性幼年大鼠171只,23-25日龄,体重80-90g。将幼年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n=19);模型组(Model group7and14days,M7,n=19;M14,n=19);跑台训练模型组(Ex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