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问题无论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法学理论研究中都是焦点问题,因为现有《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和即将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规则过于笼统。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给司法裁判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尤其是导致裁判尺度差异化问题,裁判结论的差异化使得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也无法获得合理预期。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制度作为自由贸易活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违约权利救济途径,对当事人严格执行合同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问题无论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法学理论研究中都是焦点问题,因为现有《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和即将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规则过于笼统。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给司法裁判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尤其是导致裁判尺度差异化问题,裁判结论的差异化使得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也无法获得合理预期。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制度作为自由贸易活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违约权利救济途径,对当事人严格执行合同并获得利益和当事人提前合理评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是合同在履行不能情形下对非违约方的合理保护。如不使用司法权力加以调整,在违约行为发生后合同双方当事人间必然出现权利义务不均衡等显失公平的局面。违约方意在通过违约而获取更多利益,但对于非违约方而言则明显失去合同正常履行下的可得利益,如何通过司法权力的合法调整以实现合同双方权利公平显得至关重要。就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而言,做好合理保障当事人利益并确保司法裁判的统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对于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规则更加明确具体。《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了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可得利益损失和具体的预见性性规则,但实践中较少引用,而立法没有明确的确定性规则在实践中却广泛使用。这种司法现状并不利于对非违约方的可得利益的保护。反而会影响当事人合同预期目的实现,阻碍市场交易。所以,如何针对司法实践中的不足和缺失进行完善和确立成为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可得利益损失的现有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和讨论,研究可得利益损失认定规则的理论基础。再通过对裁判文书进行整理,发现目前司法裁判活动中关于法律适用规则的选择、损失的认定方式均存在一定分歧,而这些问题也最终导致了裁判结果存在类似案件不同判决现象。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中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裁判观点来寻找主流的关于可得利益损失认定的法律适用规则,运用数据处理工具就现有裁判文书网中的真实裁判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可得利益损失认定的规则完善之策和有效举证路径。
其他文献
随着房地产行业和房产经纪业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房产经纪业收入增速放缓,经纪公司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更多的人员力量提供支撑,相应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利润空间逐渐下降。在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才是企业取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房产经纪业这类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要想在服务标准化、价格稳定化的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科学化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科学化管理可通过“算得清
新时代新形势,中国积极推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建设,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是加快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为此,中国企业在广泛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同时,也重视构筑本地产业集群。随着我国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城市内企业与地方集聚环境的关系也可能产生变化,那企业将如何受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同特征的集聚会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选择和创新强度?为了明确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不同的集聚类型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理论机制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消费者网购需求的变化,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启直播功能,凭借着互动性特征,电商直播获得了如火如荼的发展。特别是受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商直播成为零售破局的重要途径。但直播数据造假、商品质量无法保障、平台竞争等问题依然存在,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顾客,增强平台的经营能力,实现平台持续发展,提高平台整体声誉才是长远之计。本文将电商直播平台及其顾客作为研究对象,
电商直播作为“科技发展+新冠疫情”背景下,传统电商与直播两种业态相融合的产物,成为2020年最大的风口。根据预测,电商直播将在2021年实现近两万亿的市场规模。面对电商直播的迅猛发展,各家电商平台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淘宝、快手、抖音奠定头部格局,后续玩家持续跟进。各家平台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消费者的留存与转化成为了制胜之道。因此,了解究竟是何种因素对消费者粘性产生影响对电商平台进行市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正式提出以及“美好生活”建设背景的不断充实,康养产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满足更多健康生活需求的同时对经济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康养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目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以旅游为主的康养产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康养需求也不断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绿色化的明显趋势。根据产业经济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以健康为目标的旅游游客人数相比于普通游客人数多130
自2014年起,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为发展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转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根据行业联系将其分成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其中后者有如下特征:一是相比较专业化集聚,其对生产率提高有较大的影响;二是其与生产率的关系没有明确结论,这可能是指标划分不一致以及存在异质性造成的。因此需深入探索多样化集聚与企业TFP的联系。近些年学者将多样化集聚划分为相
近年来,国务院大力鼓励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新经济形势中最重要的载体,尤其是在促进就业、科研创造、产品研发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形势逐渐严峻,各大商业银行利润持续收紧,尤其是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疫情期间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造成商业银行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监管环境
随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瞬息万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商业银行在服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保持频繁贸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经济全球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的同时,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其中对银行业影响尤为显著。这不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出更高要求,更是对中国商业银行迎接全球风险冲击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全新挑战
众所周知,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推行,利差收入已逐步收窄;金融去中介化的脱媒过程提速、民营资本进入、互金行业兴起以及外资准入限制逐步放开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的实施,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激烈的同业竞争、严重的同质化产品使得中小银行逐渐降低了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是银行的主要核心业务之一,占据了银行主要业务收入及利润的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