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F复合自体BMSCs用于下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下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其修复牙槽骨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36只,均在全麻下微创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测量牙槽骨宽度和高度。按照拔牙窝内充填物不同,分为四组: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四组实验动物分别在4周、8周、12周处死。取其下颌骨进行牙槽骨标本测量,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牙槽骨标本测量比较:4周、8周、12周时四组牙槽嵴宽度、高度丧失值均存在差异(P<0.05),且PRF+BMSCs组差值最小;析因分析提示PRF与BMSCs复合使用修复牙槽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RF或BMSCs(P<0.05)。X线:术后4周、8周、12周时PRF+BMSCs组拔牙窝骨吸收程度最低,PRF组、BMSCs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高;组织学观察表明PRF+BMSCs组成骨情况均优于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结论:PRF复合自体BMSCs可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与修复,达到拔牙位点保存的目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测量正畸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面部生长型切牙的唇舌向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向倾斜度,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在垂直向不调时切牙和磨牙的代偿机制,为临床
三叉神经痛是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都不确切,究其原因还是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前学者们研究较多的是周围病因学
目的:探讨保留下颌骨连续性、保存囊肿邻近重要组织结构、改善颜面畸形并减少对颌骨发育影响的巨大下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资料和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
该文对两种类型的唇腭裂畸形未手术患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单纯腭裂未手术的患者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的患者.考虑到青春期生长发育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又分别将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