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氨溶液中二氧化碳协同萃取锌的工艺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浸-萃取-电积”工艺是从低品位氧化锌矿等非传统资源中回收锌的有效途径之一,萃取是衔接该工艺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从氨性溶液中萃取锌的方法存在锌氨物种受溶液pH值及总氨浓度影响较大、氨的共萃严重、萃取效果不佳等难题,本文提出在二氧化碳协同下从氨性溶液中萃取锌的新方法。研究了M5640(羟肟类)和Mextral54+Mextral84H(β-二酮+羟肟类)两种萃取体系从氨-硫酸铵溶液中萃取锌的规律,通过考察温度、总氨、萃取剂浓度、二氧化碳压力等因素对锌萃取率的影响,研究二氧化碳协同萃取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分析“萃取-反萃”过程中氨的走向;通过对比两种萃取体系的萃取效果以及萃取剂性能,选择最佳萃取体系,开发从氨性浸出液中萃取锌的新工艺,主要研究如下:(1)采用M5640为萃取剂,在二氧化碳协同作用下从锌氨溶液萃取锌的研究,结果表明,萃取过程中向溶液中加入CO2可明显提高M5640对锌离子的萃取能力。在温度25℃、35%vol M5640、相比O/A=2、锌离子浓度18.02 g/L、总氨浓度3 mol/L、加入CO2的条件下,锌的单级萃取率由65.10%提升至97%以上,两级错流萃取锌萃取率达99.99%。FT-IR显示萃取得到的有机相不含氨,表明加入CO2可避免氨的共萃。(2)开展了Mextral54-100+Metral84H+CO2协同从锌氨溶液中萃取锌的行为研究。研究发现加入CO2后,水相中锌氨物种发生改变,锌氨平均配位数m减小,溶液中NH3与(NH4+以碳酸盐形式于溶液中,降低游离的NH3与Zn2+络合的可能;通过FT-IR光谱表征,发现HR1中的烯醇式与HR2肟基均参与锌的配位,二氧化碳协同作用下,有机相无氨的吸收峰,避免氨的共萃;在二氧化碳协同萃取中ΔH、ΔG和ΔS等三个热力学数值的绝对值均升高,表明萃取反应更彻底,萃取效果更好,萃取平衡后,体系更齐整有序;通过“协同萃取-两级逆流反萃”从锌氨溶液中萃取富集锌,反萃液的锌浓度达117.20g/L,总氨浓度为2.70g/L。(3)通过对比两种萃取体系萃取效果以及其萃取剂性能,最终选择以M5640为萃取剂开展“两级错流萃取-两级逆流反萃”从锌氨溶液中提取锌。结果表明锌的萃取率为99.95%,反萃取率为99.98%,反萃液锌浓度为100.5g/L119.1g/L;观察“萃取-反萃”循环过程中氨的走向,发现循环中负载和空载有机相的FT-IR表征无氨的特征吸收峰,说明二氧化碳协同萃取能有效避氨的共萃,而萃取-反萃过程中仍有少量夹带的氨进入反萃液,但氨浓度满足电积工序的要求。萃取得到的萃余液经补氨后返回浸出工序循环利用,锌总浸出率为74.3%,浸出液中锌浓度为16.75g/L。
其他文献
人脸识别已经成为当今身份认证中最重要的一项生物识别技术,并已广泛用于多种领域,例如:军事、金融、公共安全和日常生活等。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
图像分割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目的是将感兴趣区域从图像中提取出来。然而现实中成像设备存在缺陷以及光照发生变化变化等原因,造成了很多图像的强度是不均匀的,这就使得强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在客运和货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乘客和服务提供商正在寻找更好的交通方式选择,这是有利于他们,如减少旅行时间,旅行成本,清洁,更好的安全预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即时消息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从早前的网络聊天室ICQ、MSN,到用户群体巨大的QQ、微信,以及各企业聊天软件钉钉、企业微信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逐渐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自由格式文本等其他格式数据中,普通的互联网用户
在处理突发性危化品泄漏事故时,确定泄漏源位置及源强信息以及明确泄漏影响范围,是解决对人员和重要财产进行疏散和转移等问题的关键。在确定危化品泄漏源信息的过程中,数据
近年来,水污染问题对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去地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铁氧体因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磁响应和易于官能化等优点而受到水处理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工作在高温、高速、强振动、大应力的恶劣环境下,工作状态经常变换,对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极高。由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水平和材料,以及后期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各种传染病研究的越来越多,对于参数估计这部分的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其方法主要有最小二乘法,MCMC方法,机器学习,而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弥补另外两种方法的不足。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加工原材料和能源来源,且资源开采业极大地带动了生产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然而,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深入开采,资源型城市暴露出诸多危机,如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