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的参与能促进学校跟上社会变化,同时促进教育的改革。没有社会的参与,学校将无法适应变化或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进,这一事实已日趋凸显。在社会资源参与中,家长的参与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否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决定作用。现代组织强调是一种发展型的组织形态,只有根据外界环境的变换不断调整组织各要素,时刻处在发展中,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均证明,家长委员会在促进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整合教育力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已经成为家校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它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相对而言,我国家长委员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起步晚,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研究、政策支持、实践推进上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开拓。本研究以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十所小学的家长委员会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揭示小学家长委员会的状况及相关原因。研究显示,在上级的要求下,山东省的大部分小学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其中有些比较成功,发挥了其职能,但是更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仅仅停留在形式方面,没有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它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另外,家长不清楚有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选举程序不规范,缺乏人力、财力的支持等等因素都导致了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这些状况均表明,加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促进小学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提高学校和家长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其次,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结构体系;再次,建立培训机制,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培养;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