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高尔斯华绥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剧作家,1932年“因出色的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对高尔斯华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长篇小说上,以《福尔赛世家》为最多,而对他极为擅长的短篇小说的关注度却很低。所以,本文选择他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苹果树》为研究对象。目前,对《苹果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爱情悲剧的原因、神话原型、动植物象征意义等方面,而对小说叙事构建和解读过程中作者和读者思维方式的研究相对欠缺,所以本文拟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弥补这个欠缺。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被人们普遍使用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不少学者也开始注意到转喻作为一种概念和思维方式在叙事中的作用。转喻思维在叙事中的表现是动态的,包括两个方面,即作者构建叙事和读者解读叙事时的转喻认知。作者的构建是叙事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叙事的来源和基础;读者的解读也是叙事构成的重要步骤,若无读者的参与,叙事也不能被称之为叙事。所以研究叙事中的转喻思维不仅应该关注作者的叙事构建,也应该关注读者的叙事解读。正是因为作者和读者享有共同的转喻认知基础,通过叙事作品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才成为可能。本文旨在分析作家在构建小说叙事和读者解读小说叙事时体现出来的转喻思维及其功能。通过这样的分析,希望揭示转喻思维在叙事交流达成中的重要性,指出叙事作品的构建和解读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基础——概念转喻。叙事构建包括事件、背景、人物塑造、引用等,重点突出转喻思维是叙事聚焦的认知基础;叙事解读包括主人公形象、哲理内含、主题等,重点指出转喻思维是小说多样性解读的认知基础。在分析了作者构建叙事和读者解读叙事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总结概念转喻在构建和解读叙事时发挥的功能,包括副语篇功能,元叙事功能和语境重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