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沉默功能蛋白1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抗沉默功能蛋白1B(Anti-silencing function 1B,ASF1B)是组蛋白H3/H4的伴侣蛋白,它参与了 DNA分子的复制、修复和转录的调节。ASF1B可以调节染色质功能,并被证明有助于肿瘤的发生。既往研究表明ASF1B与宫颈癌、肾透明细胞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目前国内外鲜见关于ASF1B在肝癌的报道。本研究探讨ASF1B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ASF1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ASF1B的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研究ASF1B的过表达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在肝癌中的潜在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ASF1B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TCGA数据库中肝细胞癌患者的转录组及临床信息数据,分析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ASF1B 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分析ASF1B mRNA表达水平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构建过表达ASF1B的HepG2肝癌细胞系,观察ASF1B基因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预测ASF1B在肝癌中的潜在功能。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的ASF1B基因在mRNA层面(P=0.002)与蛋白层面(P=0.000)的表达水平更高。ASF1B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更大的肿瘤直径(P=0.016)、更晚的病理分期(P=0.013)、肝癌细胞分化程度更差(P=0.000)和更高的甲胎蛋白水平(P=0.000)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高表达ASF1B基因的肝癌患者预后更差(P=0.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ASF1B基因的表达水平是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ASF1B基因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其凋亡。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显示DNA的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NOTCH4介导的信号、G1期到S期细胞周期的控制、TNFR1通路、E2F通路和PLK1通路等基因集在ASF1B高表达型中富集。结论:ASF1B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多种恶性表型相关。高表达ASF1B的患者预后更差,ASF1B基因的表达水平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SF1B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能力,并抑制其凋亡。ASF1B有望成为新的肝细胞肝癌预后判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颈伸位三维重建头颈结构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已经由病理结果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颈伸位和平卧位的CT图像,应用三维重建软件3DVWorks,对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甲状软骨、下颌骨、锁骨、无名动脉和皮肤等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多个空间角度及径线以评估疾病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在头颈三维重建模型中对下段气管所在的不同平面与甲状腺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角度与距离测量,综合评估
研究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71的表达水平,分析CD71表达状态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02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69例,对照组选取我科住院非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标本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共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对标本进行CD71表面抗原检测及平均荧光强度。
研究背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已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毒脱落和血清抗体反应的长期数据仍然有限。研究目的: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2.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洪湖市人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其中心脏是脓毒症时最易受影响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与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失控的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死亡在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鸢尾素具有抗炎,抗凋亡及调节细胞代谢等特性,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但在当前的研究报道中,鸢尾素对脓毒症导致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因此,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但由于帕金森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plus syndrome,PPS)的早期临床症状相似,给准确诊断帕金森病带来了困难。目前基因诊断为PD的病因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与手段。某些帕金森相关基因的突变,例如SNCA、GBA、LRRK2等,能有效诊断和评估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风险,研
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使用具有良好的光学选层能力和较大激发面积的光片激发样本,取代了成像速度慢的点扫描成像方式,具有快速成像采集速率、极小水平的光毒性和光损伤效应、高信噪比、高三维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它适用于长时间活体三维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随着生物研究的发展,对显微镜的成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多种显微成像结果使对样本的研究分析更全面有效。此外,因传统大型显微成像装置的限制和活体麻
淋巴结转移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之一,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是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正常大小(短径≤1cm)的淋巴结也会出现癌细胞浸润。文献报道50%以上的转移淋巴结为正常大小淋巴结,然而目前研究对于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的关注较少。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患者难以在术前通过传统影像学方法被准确诊断,并因此接受了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冠心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2002~2017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
目的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治疗前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评估与验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执行,且免签病人知情同意书。我们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了 154例治疗前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获取所有患者的轴位T1WI增强和T2WI图像,使用3D Slicer分割图像,提取乳腺癌、乳腺癌瘤周1cm及乳腺癌及瘤周1cm三个靶区的影像特征。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06
冠心病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PET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心肌缺血的手段,已逐渐成为冠心病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然而在PET参数估计中,通常需要估计血液内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活度曲线(Time Activity Curves,TACs),并结合动力学模型计算绝对定量参数,从而实现心肌血流量化分析。其中,TACs估计的准确性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