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危险区域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设计及测试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环境和人民生活需要促使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同时,许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随之发生。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建筑环境不断变化,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年收入增长率几乎和安全事故发生数量的年增长率相差无几,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20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鼓励将新设备、新技术引入到安全生产领域,以求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频发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本文首先将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了梳理和归类,讨论引发这些典型事故的不利环境因素。文章分析出基坑、洞口、临边、墙、脚手架、机械设备、塔吊及吊车和电线及电缆等几个因素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识别出这些环境因素所在的区域,并根据现有规范讨论了定义施工现场不同危险区域的条件,确定出坠落区、落物区、碰撞区、坍塌区和触电区等五个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危险区域。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构建建筑安全预警系统可以降低安全管理对人的依赖,让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的信息要进行分类、储存、识别、处理后才能为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预警系统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信息处理方面系统要建立现场数据的数学模型,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终识别风险,进行自主预警。为了实现针对现场危险区域的安全预警,本文利用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可以将事物与网络相连接的优势提出了将不同危险区域连接入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该系统将信标传感器作为锚点标记现场的各个危险区域,利用蓝牙低功耗信号将危险区域信息发送到接收器上,接收器与云计算平台相连接,经过计算后可以启动预警,将预警信息经过信息发送平台发送到个人的手机终端程序,最终实现对人的预警提醒。本文针对所设计的安全预警系统在西安市的某工地现场进行了测试,经过数据结果的采集与分析,该预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为安全预警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是师生进行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大学校园各类活动与功能。西安市作为高校云集的城市,其高校占比在国内位列前茅,由于西安市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迫使师生无法在校园户外空间做长时间的逗留及活动。校园生态环境的质量密切影响师生们的健康状态,在校园户外空间中营建合适的风、热、湿环境,一方面可以提供利于师生休憩、学术交流、娱乐活动的场所,激发校园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利于营建绿色
在传统村落中,民俗节庆活动是传承千年文脉的重要途径与保持村落节庆空间活力的根本源泉。其以村民为主体,将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从古至今,民俗节庆活动不仅承担着祭祀的功能,而且还发挥着商业的作用,同时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还夹杂着民众的狂欢。因此,可以将民俗活动与村落民俗节庆环境空间相结合,进一步活化村落的公共空间。本文首先界定了传统村落、民俗节庆空间等相关概念,介绍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环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在城市地铁线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新建工程紧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面临岩土工程问题,针对基坑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项目,由于土方开挖引起周围土体应力释放,从而会对下卧隧道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此类工程,在保证工期进度的同时更要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因而如何准确预估基坑开挖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山西的气候环境造成了山西社会水旱交织的境况,山西师范大学所在的临汾-运城盆地面临的此种问题尤为典型。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但盲目建设也导致了地域自然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和景观风貌的趋同。临汾-运城盆地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了地域传统的水适应性景观,并在雨洪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智慧和经验。因此,如何提取地域水适
在十二五期间,宁夏中南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人民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了大量的现代新民居建筑。移民不仅仅涉及居住地的变迁,也有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等诸多适应问题。面对短时间内的快速规划与建设,移民新村民居并未关注传统民居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生态技术也未得到有效的应用。在乡村振兴与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民居的新形势下,曾经的新民居在功能、环境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在这些背景下,为了避免
移动机器人作为现今热门的研究领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地图中的路径规划问题。针对现实环境地图中不同区域的障碍物分布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不同障碍物分布特性的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RRT)路径规划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优化蚂蚁系统以更好地完成规划,得到高效可行路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论文提出一种基
结合装配式结构易拼装的特点,课题组提出采用“π形”可更换连接件的震后易修复的新型柱-柱节点。该节点主要由十字焊接型钢上柱、下柱,贯穿上、下柱的通长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段以及“π形”可更换连接件组成。作为可更换结构,该节点将地震荷载引起的塑性变形限制在柱-柱节点的“π形”连接件部位,其余部位保持弹性,实现“中震不坏,大震可换”的目标。该节点可在工厂预制成型,具有施工工期短、安装便捷、震后可修复的优点。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西安这座的古城也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一跃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线城市之一。多年来,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老旧城区逐渐被现代城市建设格局取代,现代城市景观风貌与传统城市风貌不断交织,碰撞出新的火花。色彩在感官上对人有最直接的影响,而城市景观色彩也会影响着整个城市整体的风格面貌,城市景观色彩是城市规划和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上修筑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广州白云区某工程项目为典型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该场地岩溶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较差。在遵循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用高压旋喷桩对场地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地质勘
遗迹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要见证,人文历史遗迹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轨迹过程中的重要记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人文历史遗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夜景亮化工程是遗迹景观塑形、保护和展示开发的重要手段,但过度的亮化工程与遗迹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如何在人文历史遗迹保护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合理的开展旅游开发,营造适合本地区遗迹夜景亮化方法,提升人文景观亮化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