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式的成熟与发展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教师教育范式的研究已历经数十年,但细化至微观的学科层面,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相关研究尚未完善。研究体育教师教育范式,有助于厘清体育教师教育这一学科领域所秉持的研究范式及其变化趋势,积极地面对时代话语的转换;有利于确立体育教师教育的学科与方法论基础;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进发。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调査研究法,以库恩范式理论为切入点,以体育教师教师教育范式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重构路径为目标,阐释了范式、教师教育范式和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核心概念,对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范式以及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衍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其衍变特征后论述不同理性取向下教师教育范式的局限性和合理性,最后,从教师教育目的、内容、过程及评价四个维度阐明了交往理性下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重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基本结构同库恩范式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包含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人工范式三个层面。但体育教师教育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其范式不只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式,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现实相结合的范式。其基本内涵为:(1)在哲学(形而上学)层面,指的是体育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即知识观;(2)在理论(社会学)层面,指的是体育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共同信念的引领下形成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3)在实践(人工)层面,指的是体育教师教育的具体操作实践,如体育教师教育的教师资格认定、课程、教学及考核体系。2.在横向上,梳理美国教师教育范式的衍变并分析其衍变特征,对研究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重构路径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3.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范式发生了从“道德示范”取向到“技术理性”取向再到“反思实践”取向的衍变。纵观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范式,发生了如下衍变:从单一范式到复合范式;从简单范式到复杂范式;从外在客体式范式到内在主体式范式再到交互主体式范式。经梳理、分析得出:美国教师教育范式一直表现出“育人”的主题,其转向具有明显的交往理性特征;单一范式、简单范式、外在客体式范式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取向,内在主体式范式具有部分交往理性取向,而复合范式、复杂范式、交互主体式范式则表现出明显的交往理性取向。4.“工具理性”在一定时期内为教师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以及理论的发展,“工具理性”规约下的体育教师教育范式面临着困境。“交往理性”模式作为一种关注“人”、关注与外界的交流、并可自主自觉指导行动的存在,是对现行“工具理性”范式的流弊进行整体梳理、分析后,破解困局的一种新范式。5.“交往理性”下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重构路径为:(1)体育教师教育目的:强调以人为本;(2)体育教师教育内容:强调生成性;(3)体育教师教育方式:强调知识在平等的对话中创生;(4)体育教师教育评价:强调多元化。研究建议:1.同库恩范式一样,教师教育范式同样分为三个层面。在相关的研究中,应阐明是在或重点是在哪一层面进行的教师教育范式研究,避免产生概念上的混淆和操作上的误用。2.学科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下级纲目,在作学科教师教育范式研究时,应充分考虑该学科的特殊性。就体育学科而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学习场域更开放;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过程更侧重实践等。3.教师教育范式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对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理念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昭示着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范式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知识观的转型带来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促进体育教师教育范式变革的核心动因。4.要完成体育教育范式从“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转变,主要依托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升级。因此,教师教育在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培养这三个阶段的课程改革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