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条件,世界金融大环境的竞争愈演愈烈,金融行业经营模式变革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人员对金融业“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经营模式的选择各持己见、争论不休。2015年中国经济实行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政策以及对外经贸投资的高速发展、实体经济加快走出去为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悉证监会正在研究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券商牌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但碍于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有银行能够成功申请到证券牌照,通过直接或者子公司收购持有券商股份成为银行业获得证券牌照的关注焦点。除国开行通过直接持有方式成立国开证券之外,上市的商业银行中仅有7家银行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券商股权,如若《商业银行法》顺利修改完成,银行最快可能于2016下半年获得券商牌照。这意味着,金融混业经营时代或将到来。基于以上诸多困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变革历程彰显了混业经营的逐步发展;混业经营利大于弊,混业经营的选择能够促进银行业发展;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机遇;市场客户需求多样化决定了银行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以浦发银行为例,分析浦发银行混业经营现状,同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混业经营是否能够提高浦发银行的经营绩效。为此运用相关分析软件将收集2005-2014年浦发银行年报中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混业经营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在论文的结尾从实践管理和营销的角度为银行业混业经营的稳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