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制度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立案制度是在借鉴苏联刑事案件提起制度的基础上,经过我国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法律观念等因素的形塑而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迩来七十余年,刑事立案制度历久弥新;历经三次修法,刑事立案制度愈加稳固。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启动制度,刑事立案制度已经融入了我国的法律文化之中。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我国的刑事立案制度还存在着刑事初查乱用、立案程序紊乱、监督措施乏力以及考核机制窠臼等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刑代民”现象跌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不畅等新问题不断涌现,揭示了刑事立案制度痼疾未除,又出新病的现象。因此,在司法体制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和刑事理论研究,运用规范法学、实证法学以及比较法学等方法全面研究我国刑事立案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除了绪论和结语之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的主要目的是界定清晰本文的研究对象,设定本文的研究边界和范围。本章主要从历史源流、概念辨析、基本框架和法律效果四个方面来阐释和分析我国的刑事立案制度。通过对历史沿革的梳理,探索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生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而预测未来的改革动向。辨析刑事立案与案件受理的关系,阐明我国刑事立案的内涵和外延,以确定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对我刑事立案的要件、程序和监督进行剖析,展现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我国的刑事司法语境下,刑事立案具有程序衔接、权力控制、管辖分工和延长时效四个方面的法律效果。第二章系统阐释了刑事立案制度的正当基础,深入了分析我国刑事立案制度存在的根本原因。藉由案件分流、权力控制、人权保障和社会管理四位一体,刑事立案成为了我国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方式。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立案的案件分流功能,对缓解刑事司法供给不足和提高刑事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分为对刑事案件与非刑事案件的分流和刑事案件的内部分流这两大块。在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下,刑事立案制度是在刑事诉讼中控制国家权力的中国模式,集中体现在限制强制性侦查措施和技术性侦查措施的非法适用方面。我国刑事立案制度对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重要作用。在刑事立案之前,并不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份标识,随着刑事立案决定的作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份和权利也随之确定。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存在不仅具有刑事诉讼法上的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对刑事立案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评估社会治安状况、考核侦查质量和确定犯罪防范方向。第三章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域外相关制度的建构模式、权力主体、控权方式和共性规律,为我国的刑事立案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根据刑事诉讼程序所涵射的范围,可以将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分为侦查启动模式、控诉启动模式和独立启动模式三种。德国和日本的刑事诉讼启动主体主要是警察和检察官,而美国和法国的刑事诉讼启动的主体还包含大陪审团和预审法官等裁判机关。更为特别的是,俄罗斯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主体还包含地质勘探队队长和南极考察站的首长等。从权力控制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域外大多数国家都将检察院作为监督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主体,而将法院作为强制性侦查措施司法审查的主体。在控权方式上,通过法院司法审查的方式来控制强制性侦查措施是最主要的形式。在证明标准方面,日本、意大利和德国采用形式审查的证明标准,而苏联和继受苏联法律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实质的审查标准。不难发现,域外相关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于刑事侦查启动的便宜性、及时性以及控权性。不论刑事诉讼程序是否启动,强制性的侦查措施都要接受法院或者检察院的审查。此外,针对刑事诉讼启动前的侦查行为,域外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制度都设置了一定的救济机制。第四章主要通过归纳分析和实证调查等方法阐述我国刑事立案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国的刑事立案制度既存在制度上的缺陷,还存在实践上的问题。本章共分为四节,分别从刑事立案审查、刑事立案程序、刑事立案监督以及刑事绩效考核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针对刑事初查行为,主要存在刑事初查性质界定不清和实践运行违法两种情形。刑事初查实践违法主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刑事立案决定之前违法适用刑事侦查措施,包括对被调查人适用强制措施和采取技术性侦查措施等。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主要存在着刑事立案审批程序繁琐、刑事立案标准过高、刑事立案违法和刑事立案统计数据不实等方面的问题。在刑事立案监督的设置上,主要有上级机关的层级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三种。其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要存在立案监督次数少、立案监督采纳率不高和立案监督严重不均衡等问题。在刑事立案实践中,作为刑事立案配套制度的刑事立案绩效考核机制还存在着考核内容缺乏协同性和考核标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第五章主要论述我刑事立案制度的完善路径,以期为我国的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智力支持。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刑事立案制度改革正当其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供给不足、发现犯罪迟滞和权力控制乏力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我国刑事立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从司法改革背景、刑事立案理论发展和监察立案实践等情况来看,我国进行刑事立案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完善刑事程序方面,可以通过明确刑事立案的审查措施、推动政法办案力量下沉和降低刑事诉讼立案标准等三个方面推进。在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方面,应当从前置律师介入阶段、完善立案救济途径、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和强化立案监督效果等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模式。刑事立案的考核标准是促使刑事立案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使刑事立案的条件已经完善,如果刑事案件考核指标不合理,仍很难避免“不破不立”及“不应立而立”的问题。因此,以实践为导向,设置科学合理的刑事立案考核标准是保障刑事立案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其他文献
定价策略是双边市场和平台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价格结构和倾斜定价等价格策略作为电商平台经营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决定了电商平台参与竞争和获取优势的能力。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研究了电商平台定价模式与策略,研究发现:电商平台定价涉及主体和内容较多,定价策略相对单边市场和其他平台更加复杂;广告费、交易费和会员费三维价格结构是基于用户规模和网络外部性的交互影响而形成的;电商平台定价实践中面临着倾斜定价程度
期刊
<正>近期,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结班。公司党组率先垂范,以高质量读书班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高标准起步。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表示,要抓住在工作“热运行”中进行“冷思考”的宝贵机会,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期刊
报纸
所得税作为以所得为征税对象的税种,视纳税主体之不同又可区分为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对所得而非对收入征税内涵着对各类费用的扣除,但费用扣除这一客观现象并不足以说明所得税规则设计者在设计费用扣除制度时所需恪守的基本立场。从一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开征所得税这个角度来说,立法者不仅可以定义所得的内涵,还可以决定包括费用扣除制度在内的所得税规则的方方面面,是否设计扣除以及如何设计扣除取决于规则设计者的单方裁
学位
气候变化风险日益加剧,国际社会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减排模式。基于市场机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我国已明确将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碳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实施效果,并最终影响减缓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在价值层面必然要追求分配正义,而环境法则必须回答对其如何认识并在法律上予以实现的
学位
在过去的2019年,香港特区面临严峻的反分裂斗争考验,两岸关系也再次陷入冰点,“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统一政策处于跋前疐后的境地。为了走出反分裂斗争的泥淖,我们必须对“一国两制”传统理论展开全面评估和理性反思,推动“一国两制”进入新的自我创生和发展阶段。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一国两制”传统理论进行全面更新,描绘出区别于港澳模式、可资适用于台湾地区的“两制”台湾方案,为推进两岸复归统一提供理论和方法层面的
学位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俨然已成为多个行业的关键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关注由数据引发的社会问题时,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数据在客观属性、功能价值上与个人信息、大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别,不应将数据所涉问题完全等同于个人信息保护抑或大数据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数据本身并无独立价值,而是通过经营者的收集、存储、分析、使用即数据利用实现价值,在此基础上,由于用户、用户数据、网络服务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
学位
目的: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提高,化疗引起的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和不孕已经成为癌症幸存年轻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卵母细胞和胚胎深低温能够帮助保存化疗引起的POF患者怀孕,但研究保护女性癌症患者因化疗药物造成的POF并最大程度恢复卵巢功能,对维持女性特征和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二甲双胍(Metformin,Met)
学位
导论首先,以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与立法情况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域外变更之诉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对我国理论研究和立法、司法的不足作出了反思。其次,当前学界对于变更之诉的研究切入点的不同也导致了理论研究的分散性,本文以我国《民诉法解释》中既判力时间范围理论下的变更之诉为分析对象,扩大了研究范围。再次,对既有研究进行述评,细致分析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和主要学术观点,为变更之诉理论基础的论述打下基础。最后,
学位
为解决山洪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山洪成灾特点,在分析目前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数字和物联感知技术,依托数据分析算法,采用水位和雨量模块化设计思路,设计和研发山洪监测声光电一体化预警系统。搭建以水位监测、雨量监测、视频监控、预警广播为一体的监测预警系统结构框架,能够显示实时水位、雨量等数据,根据水位和降雨量的预警阈值自行演算进行现地预警,并且能够将采集数据、图像及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