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失误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强。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操外语者不仅要具备牢固的外语语言知识,更要具备外语语用能力。很显然,英语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将其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语用失误。回顾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和培养语言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这反映在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上,即是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学生仅仅能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在真实的交际中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已成为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语用失误一词源于J.Thomas(1983)的文章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她认为语用失误是由于没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引起的.G.Leech(1983)认为,“一个社团的交际常规迁移到另一个社团就会发生语用失误。”换句话说语用失误可能被听者误认为是非本族语者故意的不礼貌,不友好,甚至是粗鲁。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言语行为及文化差异等各方面来描写和解释语用失误。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些途径,目的是克服语用失误,进行成功交流,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全文共分五大章 第一章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及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现象。 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对语用失误和语用能力的研究,综述了语用失误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其成因,以及语用能力的定义,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性。 第三章在现有对语用失误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句法、话篇、言语行为等层面上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是:如果学习者不能充分意识到存在于汉英语言中的语用差异,就可能产生语用失误。具体来说,语用失误是由于学习者没能准确地把英语语用知识迁移到语言交际;基于语用语言和硕士学位论文八认STLR’S’111五515社交语用层面的负迁移及不恰当的教学引起的。 第四章探求以上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供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比如,注重文化教学,在教学中引入语用学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语用意识的方法等。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呼吁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应提到教学日程中来。 第五章为结束语,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把学生目前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很好的学习方法,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用意识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他文献
《西方经济学》中"均衡"一词,源于物理学的平衡,是指两种性质相反的力量,大小相等,势均力敌,从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西方经济学》始终,无论微观经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被进一步提到重要的地位。新的教学形势要求外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如何做好外语教学的启蒙工作
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以河流为载体的试题屡见不鲜。究其根源,在于河流作用举足轻重。人们正想方设法将水患变成水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楚河流特征及运动规律,而这些内容就
园林绿化作为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显得越发重要。但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承包商,都必须考虑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文章对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
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现状,在双代码理论与生成学习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通过心象法与复述结合的双重任务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力与记忆力,并叙述了相关的定义,理论
结合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核心筒结构自身特点,针对采用整体顶升平台施工核心筒墙体时所面临的竖向筒体与筒内外水平结构错台流水施工、钢筋施工作业面位于平台中下部且平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筑市场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但是,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导致了建设项目招投标造价控制问题的出现。施工招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对双
利用紫外线诱变出发菌株M1并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MN1。结果MN1分泌纤维素酶活力是M1的1.84倍,其在培养60h时发酵液酶活达到最大。诱变菌株MN1有较高的产酶能力,为自然界
四川凉山彝区的民族教育一直以来备受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彝区人民逐渐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凉山彝区适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