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地震作用下基于IDA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震断层分布复杂、数量繁多,许多城市不可避免的位于地震带或断层附近。众多震害现象表明位于近场区的建筑结构物较一般场在地震时发生破坏的程度严重。目前近场地震动对结构物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判断分析。本文选用钢框架结构,采用基于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钢框架模型在近场及一般场地震动作用下超越各种极限状态的损伤概率,从概率意义上描述近场地震动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地震易损性计算的过程中讨论离散性参数的取值。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运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6层钢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选用12条近场和12条一般场地震动进行IDA分析。从IDA分析结果知:在单条地震动作用下的IDA曲线可分为软化型、过渡软化型和硬化型三种类型;模型在相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用下,在一般场地震动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近场地震动。(2)运用结构地震易损性方法对钢框架模型在近场和一般场地震动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本文钢框架模型在8度(0.20g)对应的三水准设防烈度的近场和一般场地震动作用下,其超越倒塌极限状态的概率基本满足要求;本文钢框架模型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较一般场更具易损性。(3)对基于IDA分析结果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公式推导。(4)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对场地潜在的地震动进行近场和一般场区分,以降低易损性分析的离散性。(5)对比本文钢框架模型IDA分析结果所得易损性函数的离散性参数统计值及美国耐震规范HAZUS中的建议值。研究表明,本文IDA分析结果的离散性参数统计值大于建议值。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桩基设计理念中,桩承担了上部结构传来的全部荷载,桩间土并不承担任何荷载,这就在无形中忽略了土的承载特性。这种设计的安全度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桩的设计显然过
管道运输是五大输运方法之一,埋地管道以其运输的经济和高效性被用于长距离输送天然气。随着我国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爆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隧道、路基等工程开挖施工中,爆破
在1994年的北岭地震(Northridge Earthquake)和一年后发生的阪神地震(Kobe Earthquake)中,很多建筑坍塌并损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梁柱刚接节点处的脆性破坏所
学位
中小学校舍建筑中,单跨框架结构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由于单跨框架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少,结构冗余度不足,属于单道设防体系,在地震中容易形成机构从而倒塌。2008汶川地震以来,《
结构健康监测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测点的优化布置问题又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环节,测点数据获得方法也有很多,本文比较了振弦式传感器,光栅光纤传感器,压电式传感
在材料老化、不利环境以及使用不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既有钢筋混凝土(RC)构件在服役期间抗力不断退化,其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对服役桥梁维修加固的增多,以及
高层建筑需要考虑风荷载作用,国内外对高层建筑风荷载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外形规则的建筑,对表面带有装饰条或因建筑造型需要而导致壁面粗糙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特性研究较少
本文对砖砌体墙的地震破坏与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177)研究内容。由于砌体结构多为剪切破坏,在国内外历次强震中,砌体结构的震害相当严重,人们的生命和
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作为缓解湘江两岸的交通压力,提升长沙市中心城区和河西的交通联系的重要交通疏导要道,其东岸地下立交的C、D匝道与邻近的潮宗御苑建筑基坑间距较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