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隔”说观照下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8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目前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考试分值在高考中的比重也日趋加大。高中阶段,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教学,无疑显得更加重要。记叙文作为语文学科写作教学的两大文体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加大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理应倍受教师和社会关注。但是,目前高中生却怕写记叙文,尤其是高中高年级阶段和高考考场写作时,学生逃避写记叙文、写不好记叙文的现象极为严重。应如何指导学生面对这一问题,并有效地解决它,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点。当然,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也做了大量探索,努力尝试着去改变这一现象,不过似乎收效甚微。收效不佳的原因颇多,其中一条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教师本人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理论知识匮乏,指导学生写作时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教师如何完善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是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亟需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批评理论“不隔”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典范,他在《人间词话》中所强调的“即目所见”“语语都在目前”的批评标准正是写作优秀记叙文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本文试图立足于前人和同辈们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在王国维“不隔”说理论的观照下,探寻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水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引言部分。主要针对高考写作时考生不擅长写记叙文、优秀的记叙文佳作难觅的现象,探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初中,所练文体是记叙文,为何到了高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仍然难以形成突破这样一个问题,并总结前人有关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王国维“不隔”说的理论阐释。“不隔”说是有关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评论,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不隔”说的内涵,探讨这一理论引入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三,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析。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生编乱造、写景状物不自然,强说其愁、情感抒发不自然,情感虚假失真等问题。该部分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着力探寻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探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依据。第四,“不隔”说观照下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原则。此处主要结合“不隔”说,阐述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坚持的原则。既要遵循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坚持文体的基础性原则,又要在写作指导与练习中坚持写景的鲜明性原则、言情的求真性原则,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要忠实生活、贴近自我,创作更多的记叙文佳作。第五,“不隔”说观照下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策略。该部分主要针对前文探讨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出现的问题、原因、原则等,总结出切实有据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即根据当前学生写作记叙文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在遵循记叙文的写作原则的基础上,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实施检验与不断完善,形成总结。总之,王国维“不隔”说观照下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力图在有强大生命力的典范文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索。我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期待它能给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带来崭新的效应,对教与学都产生莫大裨益。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开展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合法行为,灰色信息与商业秘密的概念界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竞争情报中非公开发表信息收集的正当方式和企业人际网络的建立与运作的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形成一套能够适应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的、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但不可否认,这套教学方法与策略虽然成熟,仍然还存在着某些易于被忽略的问题。这些
从大科学设施建设到形成设施群,最终建成世界级的科学中心和一流实验室,需要以国际化和开放共享的姿态来探索科技前沿领域。大科学装置不只是科研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开放的平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媒介上,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媒介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影音文本,并日益呈现为“语图互文”的审美发展趋势.因此,对文学图像的关注实则是在语图互
要理解广谱哲学把哲学问题数学化,至少需要跨上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就是对哲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即人们能否统一到哲学问题其实是关于客观事物间最一般结构关系的认识,
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探讨父母监管与同伴影响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1.初中生的越轨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越轨行为显著低于男生;2.
自由行推行九年,其积极作用不容置疑,但也引发了国人对"自由行"的反思:自由行的开放步伐是否走得太快?在开放的同时,是否应该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以后它的走向如何?为什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媒介的数字化与图像化转向直接推动了阅读接受方式的转变。这场变革的直接结果是,文学文本的意义接受场域从平面化的文本界面变成立体式的虚拟互动空间,文
<正>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在1995年将风险分析体系定义为:包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3个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过程,并向全世界推广应用。在
当代社会,在新媒介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与推动下,传统媒介环境不断向新媒介环境演变,而新媒介环境的诞生又必然会对传统传播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冲击与修正。与此相应,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