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武器军控问题属于国际常规武器军控范围的一部分。虽然较核、生、化、导弹等传统军控议题有一定的区别,但由于小型武器在世界各类地区冲突、国家内部冲突中频频被投入门使用,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及妇女儿童的伤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国际多边裁军领域的一个热点。虽然武器较高的持有率并不会自动演变成暴力,但是,枪支泛滥会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暴力来解决分歧。究其源头,小武器全球大幅扩散的发动机正是军火供应方(生产国与制造商),军事凯恩斯主义的产业逻辑则是它们“发财致富”的指导精神。根据军事凯恩斯主义理论,当社会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军事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由于和平主义思潮的根深蒂固与综合国力的现实困难,政府不愿意也不能明火执仗地增加军事支出,从而军备出口,尤其国际关注度低、市场前景广阔的小武器贸易成为军品生产国与制造商的宠儿,也由此实现了两者经济利益的有效融合。以俄罗斯为例,苏联解体后的社会遽变使得原本畸形的国民经济深陷泥沼。为尽快打开国际市场,振兴经济恢复元气,军火出口被寄予厚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俄罗斯军火贸易额连年递增,成为出口创汇的稳定来源,也见证了俄罗斯的民族复兴之路。虽然小武器装备所占总出口比重并不突出,但其低廉的生产成本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有关生产部门的兴趣,推动着其全球范围的大幅扩散。非洲是小武器扩散的重灾区,武装暴力和犯罪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非洲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愿景将被无情地抹灭;而非洲大陆的小武器绝大多数来自于外部世界,因此军火供应方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和义务。防止小武器的全球扩散,关键在于生产这个源头。尽管,国际黑市交易、二手买卖、士兵偷窃以及偷窃洗劫军方或警察仓库都是小武器扩散的重要渠道,合法转让之外的非法运营金额巨大,但武器毕竟从供应国和生产商的工厂里“走”出来的,这是不可否认的。有鉴于此,国际社会应当将供应方作为减少枪支暴力的重中之重,强化和规范出口审核与管制,在源头上熄灭暴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