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散界面法的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热传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核能、化工等领域。微通道气液两相流由于其通道的尺度减小到微米范围,产生了不同于常规尺度的流动和传热传质现象:气泡的界面受壁面限制,让气泡的精准操控成为可能;高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壁面处相变传热效率。为了实现精准可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将微流体与化学反应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些气液反应也需要这种精确的流量控制,然而由于通道尺度的限制导致了两相混合困难,反应只在界面处发生,这会降低反应速度,限制了其应用前景。针对这个问题,基于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热传质的特性,本文设计了一个气液反应的微通道芯片,通过聚焦型微通道生成气液混合流,然后流经T形微结构产生更多的气泡,提高气泡的生成效率,最后对生成的混合流进行加热使流体在界面处蒸发,从而在气泡体内部实现更高效的混合,提高反应速度。为了实现精准的气泡体积控制与界面蒸发效率,需要对微通道气液两相流的流动与传热传质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完善反应芯片设计。近年来,随着数值模拟和先进的微观测量技术的发展,微流体问题也有了更好的研究方法,更多的流动现象和毛细传热机理被发现,为理论基础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论文针对微通道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生成和破裂以及气液界面的蒸发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包括:(1)从热力学平衡的角度对扩散界面法的界面方程进行推导,并建立了的动态接触角计算模型;(2)基于扩散界面法和动态接触角,模拟了两相流气泡在聚焦型微通道结构中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3)模拟了生成的气泡在T形微通道结构的破裂,分析了稳定破裂的形成条件;(4)通过加入相变引起的传热传质源项,对扩散界面法进行改进,模拟了气液相界面的蒸发过程,研究了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5)利用高速相机和粒子速度成像系统,对毛细气液界面的蒸发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以对模拟结果进行补充。具体内容如下:文中首先在范德华(van der Waals)扩散界面理论的基础上从热力学平衡的角度对界面方程进行推导。通过平均场近似对流场的吉布斯自由能和混合能进行描述,得到了两相流的平衡方程,并基于平衡方程对稳态的相界面进行重构,然后根据局部混合物的浓度梯度对质量、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的影响,推导瞬态形式的界面方程。接着建立了适用于界面方程的动态接触角计算模型,并通过毛细上升基础算例对扩散界面法和接触角模型进行验证。随后基于扩散界面法对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气泡形成时的形态变化和运动特性,通过与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揭示了不同流量、流量比和主通道入口结构对其形成过程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表面张力和粘度对气泡形成过程的影响,并针对入口结构对气泡尺寸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接着模拟了形成的气泡在T形微通道处的破裂过程,得到了三种气泡破裂方式,并选取阻塞的气泡这一稳定破裂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毛细数和接触角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临界气泡长度与临界气泡的Ca数和接触角关系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并根据界面处最小表面能原理对破裂时的临界颈部宽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临界颈宽的计算式。然后通过在相界面方程中添加传热传质源项和蒸汽扩散带来的反作用力,修正了连续性方程、界面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界面蒸发速率的计算模型。研究了界面处的蒸发速率、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对不同管径、接触角及过热度的毛细界面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影响界面蒸发速率的规律,提出了毛细界面的蒸发速率计算式。最后对蒸发时的界面的形态变化及界面附近的流体运动现象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利用高速相机观测了不同的管径和不同加热功率下弯液面处毛细蒸发现象,分析了毛细蒸发的界面凹陷及接触线的移动和接触角的变化情况;通过粒子速度成像系统对弯液面附近的流场进行测量,研究了涡旋中心的移动及其频率的变化。在基于模拟得出的静态接触角毛细界面的蒸发速率公式的基础上,用实验得到的接触角变化趋势对模拟的蒸发速率计算式进行补充。本文对微通道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形成和破裂以及毛细界面蒸发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为微流体工业和雾化器的优化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如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高、发射峰窄、发光颜色在整个可见光区域可调谐等,在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此外,CsPbX3的优越光电转换性能使其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大部分新型微纳光电器件中,铅卤钙钛矿材料通常以薄膜形式存在。因此,铅卤钙钛矿薄膜材料的可控制备至关重要,其与基底材料间界面与相互作用的研
结构健康状态压电超声导波监测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等诸多领域,对结构安全性评估和运行维护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度学习在压电超声导波传感信号表征、特征提取、异常检测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工具,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超声导波传感中频散特性和模态机理视具体研究对象而定的应用难点。但是大数据监测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痛点在于,涵盖多监测结构、多监测任务、多类损伤的完备数据集难以构建。在结构状态数据集不完备情
本方出自《证治准绳》,由旱莲草、女贞子组成,为治肝肾阴虚之剂."二至"即夏至与冬至.因方中女贞子禀天地至阴之气,其木隆冬不凋,冬至采之,果实熟透,味全气厚;旱莲草乃草本植物,其株盛夏繁茂,夏至采之,茎叶健壮,汁黑液足。《医方集解》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可见,此方因两药分别于冬至与
期刊
近年来,视频类数据尤其是短视频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在视频智能分析中,让机器理解视频内容是最关键的一步,而用自然语言描述视频的能力使得许多重要应用成为可能,例如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自动视频监视和人机交互等。因此,视频描述吸引了来自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众多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短视频的文字描述,主要贡献如下:1)视频描述的关键是对视频内容的准确描述。考虑到目前的方法将视觉注意力聚焦于非视觉单词上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动态可交互的三维(3 Dimensional,3D)虚拟世界,让用户获得强烈的临场感。因此,不破坏沉浸感的人机交互方法是VR应用的难点。非手动人机接口(Human-Computer Interface,HCI)是一种不需要人体肢体运动,让计算机设备执行相应操作的交互方法。相较与手柄、光线投射器等传统VR交互工具,非手动HCI优点是自然和无障碍交互。
汽车冲击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是工程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结构动力响应包括两类问题:波动响应和整体响应,整体响应忽略了扰动在结构中的传递过程,然而对于大跨度复杂桥梁结构来说,扰动的传递过程往往不能被忽略。本文针对复杂桥梁结构中应力波的传力特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Euler梁微段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考虑粘结预应力和内阻尼影响的弯曲波动方程,采用Fourier变换进行求解,得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广义货币-GDP比率日益上升,从1970年的58.9%上升至目前的134.3%。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我们解释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货币被源源不断创造出来,二是为什么名义GDP没有与货币总量同比例增长。本文研究发现,全球广义货币-GDP比率的持续上升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各国经济运行方式发生长期、深刻变迁的结果,其实质是各国经济杠杆化以及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货币方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因其优良的光电性能、溶液加工特性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效率从最初的3.80%跃升至25.50%,但其材料不稳定、界面能级失配以及器件光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尚需解决。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界面材料合成和修饰来提高钙钛矿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1)制备金属氧化物-PEDOT:PSS的复合材料调控界面功函数和润湿性提高PSCs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心脏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减少到不足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常伴随着适应不良性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等。近年来,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已证实多种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在心衰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差异表达变化。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nc RNA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小分子RNA。既往文献报道miRN
当前,由经济发展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寻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因此政府是环境治理的主要推手。然而,随着近年来绿色信贷业务的兴起,市场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的作用已然愈加明显。环境治理正逐渐由政府单一决策向政府、社会协调的模式转变。中国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厘清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