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完备集知识迁移的结构健康状态压电超声导波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le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健康状态压电超声导波监测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等诸多领域,对结构安全性评估和运行维护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度学习在压电超声导波传感信号表征、特征提取、异常检测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工具,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超声导波传感中频散特性和模态机理视具体研究对象而定的应用难点。但是大数据监测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痛点在于,涵盖多监测结构、多监测任务、多类损伤的完备数据集难以构建。在结构状态数据集不完备情况下,如何通过知识迁移将已有数据集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不同但相关领域,是解决工业实际中训练样本缺失时的大数据结构状态监测问题的研究难点。因此,本文围绕结构状态超声导波监测中的关键迁移问题,借助于深度学习在大数据上的信号特征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压电式超声导波检测范围广、检测效率高的优势,在半监督学习、多任务学习和跨结构迁移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基于超声导波传感的结构状态智能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声导波的结构健康状态深度网络监测新型框架。引入传统特征提取方法,通过时频特征和深度网络实现了无监督特征融合。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原始信号卷积编码的深度网络监测方法,改进了监测模型对超声导波信号特征和结构健康状态的学习能力。克服当前导波检测方法仍然需要手动选择导波特征的不足,提出从传统特征到深度网络特征的算法方案。探索了超声导波监测中非完备集定义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典型非完备集的知识迁移策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2)针对损伤状态样本缺失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模拟损伤知识迁移的结构状态半监督监测算法。通过编码重构算法构建了模拟损伤信号的生成方法,并引入随机扰动和正态扰动机制,有效刻画了不同材料结构损伤的信号差异特性。通过构建孪生网络模型作为半监督离群状态识别模型,引入编码特征映射距离作为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有效提升了深度网络模型在损伤样本缺失时的学习能力,同时结合多路径超声导波传感数据特征实现了结构状态概率成像表征。(3)针对部分监测任务样本缺失情况,提出了基于共享特征知识迁移的结构状态多任务监测算法。通过构建原始导波信号编码网络作为通用特征提取模型,引入多监测标签输出方式和参数硬共享机制,提升了监测网络对多类任务智能识别的适用性。进一步设计了参数交替训练机制,有效增强了多任务模型对超声导波特征的迁移表征能力,在目标任务数据不足情况下呈现出更好的结构状态识别效果,共享特征在损伤位置识别任务中准确率提升了15.24%。(4)针对目标结构训练样本缺失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适应知识迁移的跨结构状态监测算法。通过对不同结构中超声导波信号的特征分布适应,增强了源域结构和目标结构的损伤特征一致性表示,改善了监测模型对源域结构和目标结构的特征学习能力。同时,考虑超声导波时序特性和局部特性的综合影响,在状态识别模型引入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在目标结构训练样本缺失时损伤区域能量比相比非迁移方法提升95.38%,有效提升了同类结构状态识别模型的适配学习及迁移监测效果。所提方法围绕智能监测模型在完备标准数据集尚未构建时的结构状态迁移监测方法开展研究工作,结合深度学习、知识迁移以及信号处理等技术,在超声导波传感信号编码表征和特征提取、半监督学习、多任务迁移和跨结构迁移等方面为训练样本缺失情况下的结构状态智能监测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与消耗也在飞速增长。我国能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长期处于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耗量的增加,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对于燃煤过程中的常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等的防治已经有了明确的治理政策和规章,是电厂必须管控的污染物。而对于燃煤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问题,
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以上,并且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推进建筑节能是实现我国能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使建筑热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减少人们对采暖、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将能够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和释放大量潜热的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可以弥补目前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因热容量低而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的缺陷,最终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与高价、易燃的有机类相变材料相比,
在机器学习中,人们期望神经网络对微小输入扰动也应有较小的输出扰动,说明网络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也反映了网络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然而,目前的自动编码器和宽度网络容易受到具有微小扰动或噪声输入数据的影响。另外,利用与训练样本相差很远的未见样本来衡量网络的泛化能力可能会被误导,即从全局输入空间来计算网络的泛化误差并不合理,所以本文引入局部随机敏感度(Localized Stochastic Sensiti
光伏技术可以直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其中基于溶液制备的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电池(OSCs)与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相比,有着低成本、质量轻、可卷对卷生产等一系列优点。有机太阳电池从1986年首次被报道以来,能量转换效率(PCEs)节节攀升。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这一效率还将继续被刷新。卟啉类材料以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一直受到本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卟啉作为太阳电池的给体材料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有机太阳电池拥有质量轻、可低温溶液法加工制备大面积柔性和半透明器件等显著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活性层得到了快速发展,单节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8%,展现了这一领域巨大的发展前景。本论文以给体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了有机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一些重要的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在第二至第五章中主要研究了侧链修饰策略在制备新型有机给体材料中的应用。本论文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形势,强化传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无源强化传热技术中,微结构通道强化技术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具体方式为添加微强化结构,并对最小流动单元进行分隔。这可在获得较大比表面积的同时,对流动及相变过程本身进行强化。但目前对微结构强化通道的传热过程的研究仍然欠缺,对主导传热机制及强化机理缺乏理论解释,限制了换热器强化技术的发展。本文对以螺旋内微肋管和窄矩形微通道为代表的微尺度强化通道
橡胶及其制品极易因老化而性能劣化、使用寿命缩短。添加防老剂防止橡胶老化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传统胺类防老剂有毒且存在颜色污染,受阻酚类防老剂效率欠佳,而且它们还往往易挥发、易迁移、不耐溶剂抽提,且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橡胶助剂高效、多功能、不污染、低毒、价廉的发展要求。因此,本论文基于反应型防老剂、硫脲及其衍生物和稀土配合物的优点,构建三类含烯丙基结构、硫脲结构、受阻酚结构及稀土配合物结构的多
“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工业4.0”对智能化装备和智能化生产提出了新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喷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轮船、家具等领域。目前喷涂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单品种、大批量工件的喷涂,对于多品种、小批量工件或者非标准件的喷涂仍以示教编程为主,特别是国内,对于喷涂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动喷涂轨迹规划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对于多品种、小批
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如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高、发射峰窄、发光颜色在整个可见光区域可调谐等,在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此外,CsPbX3的优越光电转换性能使其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大部分新型微纳光电器件中,铅卤钙钛矿材料通常以薄膜形式存在。因此,铅卤钙钛矿薄膜材料的可控制备至关重要,其与基底材料间界面与相互作用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