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制定其质量标准,为制剂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补肾固表方中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黄芩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用于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2根据补肾固表方的功能主治及有效成分特性,确定以水为溶媒的提取工艺路线。分别以6种活性成分和多糖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单因素实验法确定浸膏干燥工艺。以吸湿率为指标,优选辅料种类与用量,确定颗粒成型工艺。并依据《中药、天然药物中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验证3批补肾固表颗粒中试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补肾固表颗粒中的补骨脂和防风,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6种指标成分含量。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相关要求进行检查。4对3批补肾固表颗粒中试产品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1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补肾固表方中6种成分的含量,蒽酮-硫酸比色法可用于测定其多糖含量,方法学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2优选的水提工艺和浸膏干燥工艺为:按处方称取饮片,加8倍量水,微沸提取3次,每次1 h,浸膏采用真空度-0.085 MPa~-0.095 MPa的60℃真空干燥。成型工艺为:按干膏粉与蔗糖粉1:0.68比例混匀,以88%(mL/mL)乙醇搅拌,用一号筛制粒,70℃干燥。3批中试工艺验证结果分别为:浸膏得率分别为64.1%、69.2%、64.7%,干膏块得率分别为34.9%、37.3%、33.1%,蔗糖粉/干膏块的比值分别为0.7、0.6、0.8,成品颗粒得率分别为95.2%、97.6%、98.8%。3批中试产品的性状、粒度、溶化性、水分、装量差异、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3所建立的2种饮片薄层色谱鉴别法和HPLC法同时测定6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可行,并暂定了含量限度,各检查项目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4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补肾固表颗粒在加速试验、中间条件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3种储存环境下,8个考察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说明本研究确定的中试制备工艺和纯铝复合膜包装可行,初步确定补肾固表颗粒有效期为18个月。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针对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的各分析检测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便,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可控,中试产品稳定,为该制剂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