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的建筑观——汉斯.夏隆有机建筑思想及其作品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斯.夏隆(Hans Scharoun)和雨果.哈林(Hugo Haring)等欧洲建筑师进一步发展了由赖特最早提出的“有机建筑”理论,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代主义的局限性等等原因,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被建筑史学家和评论家误解。文章从汉斯.夏隆建筑实践的过程入手,结合当时现代主义运动的背景,解释了夏隆隐藏在建筑设计背后的意图,文章不关注风格,关注的是夏隆设计产生的过程。 作为夏隆的朋友和导师,德国理论家雨果.哈林是夏隆“有机建筑”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他的“有机建造”理论。同时由于关于汉斯.夏隆的中文著作较少,对他的作品也不是很熟悉,为了避免对其作品的误读,因此本文对夏隆“有机建筑”理论成熟之后的作品作了较为详细地描述,也使得通过作品揭示隐藏在设计背后的理论和原则成为可能。 文章最后还对当下“有机建筑”的范围进行了粗略的界定,对“有机建筑”理论发展方向的未来做出预测。
其他文献
仿生建筑起源于原始人类模仿自然的心灵冲动,在世界各地传统建筑上处处可见模仿自然的痕迹。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各种复杂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信息技术和
学位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夏美学中的一门绚烂的综合艺术,可以甚至是必然要与当代建筑发生联系。当代建筑可以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营养、从而
当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应于教育的内涵演变,校园作为教育开展的场所,必然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其发展的新要求。本文通过结合人文学科理论、将
本论文从城市用地管理制度核心理念、发展阶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最新城市用地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系统阐述无锡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用地管理发展战略的演变。结合本人十三年
当今社会需求的精神性或情感性,被认为是人的需求发展趋势中的主要倾向,并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人的精神需要经历着从初级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更高层次的平衡的螺旋上升态势
学位
目前,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而地铁站点作为轨道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的设置及其周围相关的城市设计问题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一般而言,重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徽州村落的外部空间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徽州村落的分类论述来阐释徽州村落的构成特点,从而揭示我们在传统村落中所体验到的不同的空间概
每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孕育中逐渐形成的,是城市发展中的一种特质资源。但是如何界定“城市历史文化特质资源”呢?其具体内涵又
本文是对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初步探索,结合笔者的初步景观实践,通过研究和发掘景观“地域特性”,运用现代的景观和建筑设计手法,塑造满足现代功能的地域性景观和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