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废料无处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可以节省成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该技术在公路的翻修与新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RAP)的掺入直接降低了再生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同时受地理环境、行车荷载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道路在后期的服役过程中,质量问题频发,达不到预期的设计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RAP难以高掺量利用的关键原因。因此,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废料无处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可以节省成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该技术在公路的翻修与新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RAP)的掺入直接降低了再生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同时受地理环境、行车荷载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道路在后期的服役过程中,质量问题频发,达不到预期的设计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RAP难以高掺量利用的关键原因。因此,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从材料和环境的两个角度出发,基于6种RAP掺量(0%、10%、20%、30%、40%、50%),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以-15℃作为试验温度。将试件置于三种浓度(0%、10%、20%)的溶液中盐蚀30个周期来模拟咸湿环境对沥青路面的侵蚀;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裂缝对试件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纯Ⅰ型裂缝(切缝位于试件底部中心)和Ⅰ+Ⅱ型复合型裂缝(切缝偏移底部中心10mm和切缝偏移底部中心20mm);同时,还设计了三种加载速率(2mm/min、5mm/min、10mm/min),研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试件的破坏形态。另外,为了综合表征各项指标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合理性,以断裂能(Gf)和粘结力c作为评价纯Ⅰ型裂缝的指标,以峰值荷载(PMax)和断裂时的变形(δFmax)作为评价Ⅰ+Ⅱ型复合型裂缝的指标。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分析,丰富了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温环境下破坏机理的认识,为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提供理论参考。通过SCB试验、SEM试验以及对数据处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本文设置了两种工艺再生沥青,通过三大指标和SEM微观图得出,不同的再生工艺对新旧沥青的融合效果影响很大。另外,对提取的旧料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稳定性。(2)试件的Gf随RAP掺量和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增大。(3)当RAP掺量达到40%时,由于旧沥青较大的粘度,形成的强作用界面可以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盐侵蚀能力。(4)通过建立摩尔-库伦定律和极限拉应力的关系得到评价指标粘结力c,该指标可以有效评价氯盐浓度和加载速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影响。(5)粘结力c随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增大。试件经过浓度为20%的氯盐侵蚀30个周期后,在各加载速率下的粘结力曲线波动幅度不大,这说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经过高浓度氯盐侵蚀后,其低温抗裂性能的变化趋势相对稳定。随着RAP掺量的增加,粘结力c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6)在-15℃环境下,当采用2mm/min的加载速率时,裂缝基本沿着沥青胶浆和沥青细料组合体破坏,而当采用10mm/min的加载速率时,试件断裂面多见粗骨料破坏。(7)在Ⅰ+Ⅱ型复合型裂缝下,切口偏移底部中心10mm的试件的PMax整体上大于切口偏移底部中心20mm的试件。切缝偏移底部中心的位置只影响切缝尖端处的受拉区域的面积。(8)PMax随加载速率和RAP掺量的提高而增大,随盐浓度的提高而减小。当RAP掺量达到30%及以上时,PMax存在波动。(9)试件的δFmax随加载速率、盐浓度和RAP掺量的提高而减小,但是当盐浓度达到某一阈值时,其对试件δFmax的劣化将处于一个稳定状态。(10)在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时,考虑到再生料的性能随RAP掺量的提高存在波动,影响PMax这一指标的稳定性,因此,应当以Gf为主,并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建议RAP掺量不宜超过30%。图[37]表[29]参[80]
其他文献
为更好地将人工冻结法应用于工程实际建设中,对冻结泥炭质土的力学性能研究非常必要。以中国云南某地区泥炭质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力学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冻结条件下泥炭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不同含水率、冻结温度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由此得出相应的应力-应变以及蠕变试验曲线。根据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分析不同含水率和冻结温度对抗压强度峰值以及弹性模量的影响,并建立
地表温度是地球表面能量平衡和温室效应一个很好的指标,它在气象、水文、环境、生态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因此准确获取其时空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地形平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地表温度的监测与分析对于区域环境、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地面观测数据、MODIS与FY3C/VIRR等地表温度遥感产品,研究区域地表温度变化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隧道。隧道的产生虽然有利于人们的出行,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隧道火灾事故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发生隧道火灾事故,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隧道火灾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这也敲响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全警钟。因此对公路隧道火灾开展烟气扩散规律研究对火灾防治具有极大的意义,对于隧道发生火灾时排烟效果问题的研究也不能忽视。本文以
由于现在机械工业的日益发达,齿轮传动系统已经在许多机械工程领域中被普遍的应用,但是普通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过程中,轮齿啮合要经历双齿、单齿、双齿啮合区,啮合刚度发生变化,导致振动幅度会增大,以及传动平稳性下降,不利于齿轮的动力传递,因此研究新型齿轮传动对于提升齿轮传动动力学性能尤为重要。鉴于此,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错联齿轮传动,该传动机构具有承载能力大和啮合刚度变化小的优点,并将其应用于2K-H行星传
混沌系统、超混沌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根据混沌理论针对性设计一些具有丰富动态特性的混沌系统,以满足不同需求。目前研究的热点是分数阶混沌系统和具有隐藏吸引子的超混沌系统,研究这类动力学行为丰富、对初始条件更敏感的混沌系统可以对混沌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提高工程应用上的灵活度。随着电力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正在从传统的人工巡检过渡到无人机巡检。无人机巡检在解决人工
电气试验工作通过对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电气设备的绝缘、耐压等性能进行检测,保证电气设备及绝缘防护用具的性能安全可靠,是电气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电气工作人员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电气试验工作所用到的电气试验仪器中的电源装置普遍存在体积庞大、手动调压不能保证输出电压的准确与稳定、开关损耗大、设备易故障、系统鲁棒性差等问题,这不利于保证电气试验工作的安全作业、不利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焊接生产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阻点焊作为一种重要的焊接方式,在汽车生产、电子技术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焊接电流、电压及功率是主要的焊接工艺参数,不仅直接影响焊接过程,而且是智能化生产线中分析焊点质量的重要信息。目前,点焊电源大多只采用单一的恒流控制,其弊端为:焊接工艺参数调节效果不好、焊接精度控制效果较差、适用场合较少。当焊接电流较大时,热量过高易烧穿焊件;焊接
目前,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燃油汽车正逐步被新能源电动汽车所取代。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区别于目前较为成熟的有线充电技术,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有着便捷、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因此无线充电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首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引入互感等效模型对耦合谐振电路的补偿
我国煤矿在近松散层下煤层开采时,因煤层覆岩破坏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可能致使松散层水通过导水裂隙带溃入井下发生矿井水害,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通常留设巨厚的煤岩柱。但留设煤岩柱又会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积压,降低矿井资源回采率。本文通过信湖煤矿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八一采区811与814工作面以浅区块松散层的“三隔”和“四含”特征、8煤层覆岩岩性及其组合特征、8煤层厚度等分析,利用数值模拟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工业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煤炭资源需求量也日渐增加,浅部和上组煤易采资源储量逐步枯竭。深部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且受水害威胁严重,而由采动导致的煤层底板破坏是引起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破坏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对国内外煤层底板破坏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依托内蒙古准格尔矿区某工作面,通过钻孔植入的方式,在煤层底板布置了分布式光纤和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