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为进一步了解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及其互作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我国常见油脂:牛油、豆油和鱼油(牛油富含饱和脂肪酸,豆油富含n-6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配制三种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测定肉鸡采食添加油脂日粮后,其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量以及动态测定脂肪的摄入、排出量,系统研究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及其互作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并对脂肪分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LPL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进行了测定;实现日粮中添加油脂在满足了肉仔鸡能量需要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脂肪的过度沉积,并且可以减少脂肪的浪费,为今后调节肉仔鸡脂肪沉积、开发脂肪代谢调控技术奠定理论基础。试验一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及其互作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0-6周龄的Abore Acre商品代肉用公雏为试验动物,试验将900只鸡随机分成10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采用3×3两因子试验设计,因子一为油脂类型,分别是牛油,鱼油,豆油;因子二为能量水平,分为3100Kcal/kg,3200 Kcal/kg,3300 Kcal/kg,另设一个不加油的处理作为对照组。于试验期的21d和42d统计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豆油与牛油相比,可以提高肉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肉鸡日采食量;添加油脂后的九个处理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且日粮能量水平为3200kcal/kg时肉鸡生长性能最好。油脂类型和能量水平的互作对22-42d肉鸡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牛中组最大,鱼低组最小。试验二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及其互作对肉仔鸡不同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试验日粮及试验处理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添加油脂后肉鸡腹脂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油脂类型对腹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从整个饲养阶段看,腹脂率在第五周达到最大。(2)鱼油组提高了肉鸡21d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了42d肉鸡腿肌脂肪含量,而肝脂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胸肌和腿肌脂肪含量均不受油脂类型的影响。添加油脂后,21d和42d肉鸡血清甘油三酯和42d肉鸡腿肌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余各指标添加油脂后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油脂类型和能量水平互作对21d肉鸡腹脂率、胸肌脂肪含量和42d血清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牛低组肉鸡腹脂率最大,鱼低组腹脂率最小。试验三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及其互作对肉仔鸡腹脂LPL活性以及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日粮及试验处理同试验一。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油脂对腹脂LPL活性和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不一致,添加油脂可抑制21d和42d肉鸡腹脂LPL活性,却只抑制了42d腹脂LPLmRNA的表达量。油脂类型对不同阶段LPL活性和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也不同。油脂类型和能量水平的互作对21d肉鸡腹脂LPL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豆高组最大,牛中组最小。试验四油脂类型和日粮能量及其互作对肉仔鸡脂肪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日粮及试验处理同试验一。结果表明:油脂类型和能量水平的互作对部分周龄肉鸡脂肪的摄入和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对前四周肉鸡脂肪的排出有显著影响。粪样中粗脂肪百分含量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牛油组该值高于豆油组和鱼油组。肉鸡对脂肪的摄入、排出和吸收利用均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牛油组脂肪的摄入和排出均高于豆油组和鱼油组,但是豆油组的吸收利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