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行三黄泻心滴丸研制,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的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三黄泻心处方的三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出膏率为指标对各药味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大黄素为指标对大黄的水提醇沉工艺的醇沉前相对密度,醇沉浓度进行了优选,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对黄连的酸沉法精制工艺中浓缩液相对体积及氯化钠加入量进行优选,黄芩以黄芩苷为指标的精制工艺早有成熟的文献报道,直接参考文献方法进行;以滴丸的外观性状、硬度、成型性为指标,对基质与物料的比例、滴制工艺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参照现行版药典的相关规定及中药新药申报的有关要求以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三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对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规定了含量限度,制定了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以大黄素、大黄酚和黄芩苷的溶出曲线为指标对三黄泻心滴丸与相似处方制剂一清颗粒和一清胶囊进行了体外溶出度比较;对中试三批的三黄泻心滴丸在在拟市售包装条件下(药用塑料瓶包装),在40℃±2℃、RH75%±5%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在25℃±2℃,RH40%~60%的室温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的长期留样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采用优选后的提取精制工艺,大黄、黄连、黄芩提取物的出膏率大为降低,主要有效成分得到了富集;成型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制得每丸重40mg的滴丸,每次服用30粒;建立了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增加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项,规定本品每丸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和不得少于0.10mg,提高了黄芩苷的含量限度,规定本品每丸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5mg,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含测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回收率高,均符合中药新药的要求,三味中药的定性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图谱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三黄泻心滴丸与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黄泻心滴丸大黄素与大黄酚的溶出速率与颗粒剂基本接近,三黄泻心滴丸黄芩苷的溶出速率较一清颗粒及一清胶囊都快,且能达到的最大溶出百分率也高出很多;初步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表明,本品室温放置6个月、加速6个月,其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三黄泻心滴丸体内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提高,临床疗效更加突出,是对三黄泻心汤经典方研究开发的又一中成药制剂,相对于已市的类似制剂提高疗效、减少服用量和改善服用口感,方便患者选择,提高质量标准。使三黄泻心滴丸达到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现代化中成药制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