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泻心滴丸的研制与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行三黄泻心滴丸研制,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的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三黄泻心处方的三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出膏率为指标对各药味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大黄素为指标对大黄的水提醇沉工艺的醇沉前相对密度,醇沉浓度进行了优选,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对黄连的酸沉法精制工艺中浓缩液相对体积及氯化钠加入量进行优选,黄芩以黄芩苷为指标的精制工艺早有成熟的文献报道,直接参考文献方法进行;以滴丸的外观性状、硬度、成型性为指标,对基质与物料的比例、滴制工艺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参照现行版药典的相关规定及中药新药申报的有关要求以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三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对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规定了含量限度,制定了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以大黄素、大黄酚和黄芩苷的溶出曲线为指标对三黄泻心滴丸与相似处方制剂一清颗粒和一清胶囊进行了体外溶出度比较;对中试三批的三黄泻心滴丸在在拟市售包装条件下(药用塑料瓶包装),在40℃±2℃、RH75%±5%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在25℃±2℃,RH40%~60%的室温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的长期留样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采用优选后的提取精制工艺,大黄、黄连、黄芩提取物的出膏率大为降低,主要有效成分得到了富集;成型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制得每丸重40mg的滴丸,每次服用30粒;建立了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增加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项,规定本品每丸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和不得少于0.10mg,提高了黄芩苷的含量限度,规定本品每丸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5mg,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含测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回收率高,均符合中药新药的要求,三味中药的定性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图谱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三黄泻心滴丸与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黄泻心滴丸大黄素与大黄酚的溶出速率与颗粒剂基本接近,三黄泻心滴丸黄芩苷的溶出速率较一清颗粒及一清胶囊都快,且能达到的最大溶出百分率也高出很多;初步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表明,本品室温放置6个月、加速6个月,其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三黄泻心滴丸体内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提高,临床疗效更加突出,是对三黄泻心汤经典方研究开发的又一中成药制剂,相对于已市的类似制剂提高疗效、减少服用量和改善服用口感,方便患者选择,提高质量标准。使三黄泻心滴丸达到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现代化中成药制剂要求。
其他文献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使用多天线发射多重探测信号照射目标,并利用多天线接收目标反射的后向散射回波信号。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相比,MIMO雷达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连作土灭菌与不灭菌处理对烟草生长状况、逆境保护酶及土壤酶的影响,寻找出与烟草连作障碍有关的微生态因素,进一步从自毒物质与土壤微生物两个角度进行分
随着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仿真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军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得到大力的发展。作为系统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
3X04(3004、3104、3204)铝合金是主要的罐体材料,属于A1-Mn-Mg系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其热轧开坯及终轧制度对易拉罐板材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热变形模拟与数值模拟相
高速公路项目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速公路经营效益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在效益的识别和评价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需要对高速公路项目经营效益进行全面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加强企业的现金流和提高利润,需要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营运
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把握工会工作政治方向的内在
随着电子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以及OEM客户的质量要求,对于物料追踪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在工厂规模不断增大的基础上,车间作为生产的心脏,信息收集和处理所需
人脸检测是人脸分析的首要环节,其处理的问题是确认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则对人脸进行定位。人脸检测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是实现机器智能化的重要步骤之一。AdaBoost
目的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多年来一直是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对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