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二肽酶IV重组蛋白功能研究及其基因突变株的毒力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2,SS2)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能导致人和猪的脑膜炎、败血症以及突发性死亡,其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为寻找新的毒力因子,以中国SS2强毒株05ZYH33的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表达了具有酶活性的二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通过序列比对显示05ZYH33中DPPⅣ属于丝氨酸蛋白酶S15家族,在进化上十分保守,含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保守序列Gly-X-Ser-X-X-Gly,重组表达的DPPⅣ在适宜pH值(6.5-8.5)、最佳反应温度(37℃)下能够切割N末端含有X-Pro的底物。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DPPⅣ具有特异反应活性,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抗体效价,说明重组DPPⅣ具有良好免疫原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膜表面定位,显示DPPⅣ为膜表面蛋白;采用PCR方法检测DPPⅣ基因在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中的分布情况,尝试建立一种基于DPPⅣ的可检测猪链球菌感染血清的ELISA方法,并初步探讨了DPPⅣ作为膜表面蛋白在SS2黏附上皮细胞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DPPⅣ对于SS2致病性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DPPⅣ基因的插入突变株,经体外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小鼠动物实验证实了突变株的毒力与野毒株相比有所下降,有助于继续深入探讨SS2的致病机理。
其他文献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是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模式生物。稻瘟病菌丝氨酸蛋白酶可能作为稻瘟病菌分泌到细胞外与寄主受体蛋白起作用的激发子之一。
学位
钼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其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一些含钼酶来实现的,尤其是对豆科植物的固氮和根瘤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百脉根(Lotus japonicus)是豆科百脉
有关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与环境的协同变化关系是演替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江)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空间系列代替时间系列”方法选择样地
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辣椒抗疫霉生理生化基础研究对于栽培上辣椒疫病的控制以及辣椒抗疫病的遗传改良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试验以具有不同疫霉菌抗性的辣
本课题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44),安徽自然科学基金(11040606M71),安徽教育厅重点(KJ2008A139),国家973计划(2010CB126206),对合肥地区2013年、2014年黄山大叶种(黄山
本文由两部分研究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以Darker(1967)分类系统原则为分类基础,对我国江西、四川、海南和台湾四省一些树生斑痣盘菌科( Rhytsmataceae Chevall.)菌物从形态结构、
柠檬蚕(lemon,lem)是家蚕的一种黄体色突变体,其体色呈现黄色是由于墨蝶呤(sepiapterin,SP)在幼虫体表大量累积而造成。前期研究表明lem体内墨蝶呤还原酶基因BmSpr的碳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