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分为下寺、水神庙、上寺三个部分。下寺由山门、前殿弥陀殿、后殿大雄宝殿及东西两侧的钟鼓楼组成;水神庙分前后两进院落,由山门、仪门、明应王殿及两侧的窑洞厢房所组成;上寺为三进院落的布局,飞虹塔矗立在寺院的中心,保持了唐宋时期佛寺的格局。上、下寺与水神庙门、堂、厢、殿及其总体布局排列有序,是我国元明时期典型的古建筑群,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为了使广胜寺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得到很好的认识、利用和保护,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国内对广胜寺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水神庙的元代戏曲壁画上和在对广胜寺的土木构造方面,国外的研究更是空白。本文着重对上寺、下寺和水神庙的建筑装饰和雕塑艺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广胜寺建筑与众不同,梁枋设置、间架结构上有不少的创新之举,具有浓郁的地方手法;在琉璃构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高雅的格调,是国内琉璃建筑的精品;雕塑运用较强的写实手法,艺术造诣颇深;上下寺和水神庙的壁画分属不同的流派,各具特色,特别是水神庙的戏剧壁画,为全国仅有,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测绘,采用文献学、统计学、社会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广胜寺的总体布局、建筑装饰和雕塑艺术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广胜寺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将广胜寺的建筑、琉璃、雕塑、壁画进行系统的整理,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了基础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