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属及二元合金熔体团簇结构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z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的熔体状态是绝大多数金属材料/金属制品制备的必经状态。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通常与其熔体的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熔体结构对于设计和制备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一种描述热力学稳定态的金属熔体团族结构模型-Wulff团簇模型,该模型首次应用于描述金属熔体的结构特征,并实现了对形核之前团簇结构及尺寸的变化的研宄,为在原子层次上揭示形核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的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纯金属A1和Cu高温X射线衍射(HTXRD)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熔体团簇结构的模型,团簇结构的形状由不同晶面群的表面能决定,该表面能则是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完成,团簇的内部结构保留有固态时的晶体结构,而团簇尺寸是由高温X射线衍射强度经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双体分布函数(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PDF)g(r)来确定的。该模型结构的模拟X衍射强度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包括峰的位置和宽度及第一峰和第二峰的相对强度。这些结果表明,该团簇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纯金属熔体的结构性质。不仅如此,该模型也成功解释了纯A1在固液相变前后出现的主峰偏离现象。第二,通过提出限定性条件,(1.假设二元合金中两种金属熔体的团簇结构尺寸比较接近;2.在满足热力学平衡统计的条件下,将二者的团簇分开独立研宄;3.假设二元合金熔体中团簇数目比例与合金原子成分比例保持一致)将Wulff团簇模型推广到二元匀晶合金熔体中(Cu-Ni和Ag-Au)。在液相线以上高温区间内,实验和模拟的XRD结果在第一峰和第二峰的角度和位置等方面都吻合良好;而在液固混合相区附近的低温区,模拟结果存在着第二峰位置偏移和强度差异。在考虑到高熔点金属优先形核而导致的结构和成分比例变化并经过合理的修正后,模拟的第二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这也反映了在液固混合相区附近,高熔点金属生长过程的开始。第三,将Wulff团族模型应用于二元共晶合金熔体中,也提出了相关限定性条件(1.假设合金熔体中的两种金属的团簇模型尺寸比较接近;2.假设两种元素完全不互溶,将二者的团簇分开独立研宄;3.假设合金熔体中团簇数目的比例与合金原子成分比例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选取了金属-金属类(Ag-Cu)以及金属-非金属类(Al-Si)共晶合金展开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两种共晶合金在液相线以上的高温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均吻合良好,证明了 Wulff团簇模型应用于共晶合金的高温区是成功的。但是Al-Si合金熔体在共晶点附近的低温区则产生了第二峰的强度和位置偏移的情况。将模拟结果进行结构修正后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从侧面表现出Si团簇在形核前的生长过程。对于Ag-Cu合金在液相线附近未出现第二峰的强度与位置偏移,推测主要是由于Ag-Cu两种团簇互相抑制形核导致。第四,将Wulff团簇模型应用于二元金属间化合物(FeAl)体系中,并研究其形核前的生长过程。首先研究了其缺陷与电子结构,力学性能的关系,得到了微观结构、电子特性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铁原子空位(VFe)结构更稳定且倾向于聚集在一起。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杨氏模量和弹性常数会随着空位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并且力学性能会发生从脆性到韧性的转变。随后根据化学势建立了 FeAl金属间化合物熔体团簇的Wulff结构模型,得到了在不同成分范围内熔体的团簇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晶面族排列顺序的准静态生长模型,该模型忽略了整层原子的形成方式,着眼于层与层之间的相对位置与势垒等方面,得出FeAl金属间化合物原子团簇生长过程的一系列中间态。通过计算Al/Fe原子在最稳定的(100)表面的浓度变化趋势,以及模拟吸附在这两种表面上的最稳定原子层,初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定义为妊娠20周后新发的高血压和终末器官损害,包括蛋白尿,与相当大的母婴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关。PE发病原因多样,病理过程复杂,至今对其详细的发病机制仍不明晰。研究认为慢性子宫胎盘缺血,滋养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多等可能诱发或参与PE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PE时会出现滋养细胞的非正常分化、侵袭能力低下、凋亡过度等现象,导致子宫
研究背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在人体的正常发育、分化和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糖脂代谢和能量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生理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素缺乏症是指血清甲状腺素总量(TT4)过低,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负反馈导致促甲状腺素(Thyroid
第一部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改变及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特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和性状改变,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人常伴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IBS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涉及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异常、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应激等,然而其具体
研究背景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T2DM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受损,不仅体现在记忆损害,还表现为注意功能受损。注意是人类认知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调控机制,与人类认知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密切相关。P
研究背景海马位于侧脑室颞角底部,外形如同海马而得名。人类的学习、认知和记忆等方面与大脑边缘系统密切相关,而海马是边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海马与神经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发展过程缓慢,早期缺乏敏感的判定方法,因此海马形态学测量成为评价海马是正常状态还是病理状态的主要方式。海马体积微小且结构复杂,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是目前观察海马形态最
第一部分SD大鼠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观察及电生理研究研究背景及目的骶骨骨折在骨盆骨折中约占20%-30%,其中22%-60%合并神经症状。骶骨受到强大暴力时,容易骨折,造成骶孔变形、缩小,损伤骶神经产生相应的功能障碍,成为晚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尚存在较大分歧。如何通过骨折程度评估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是否需要神经减压,何时减压以及陈旧性损伤减压是否有效均存在较大争议。因此研
研究背景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疏水蛋白,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和宿主防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肺部疾病相关。SP-B缺乏的小鼠在出生时死于严重急性呼吸衰竭。人SP-B基因有数个多态性基因位点,其中重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130866,即SP-B 1580 C/T),该多态性形成两种常见的遗传等位基因,SP-B
与常规金属切削刀具相比,微细切削刀具的几何结构和切削机理与之存在较大差异。高速钢、硬质合金(包括涂层)、陶瓷、CBN和金刚石为目前主流的常规金属切削刀具材料,而微细切削刀具的材质多数为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鲜有陶瓷材质制作微铣刀的成功研究报道。陶瓷作为刀具材质候选之一,其具有高硬度、良好耐磨性和耐热性,理论上也能够满足微细切削加工的要求,尤其是难加工材料的微细切削加工需求。由此,本文针对目前硬质合金微
研究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根治许多血液系统恶性及非恶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和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脐带血因其独特的优势,如来源丰富、采集方便、能长期冻存、不易受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等感染、HLA配型要求低、查询方便快捷等优点,且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临床少见,是指自发形成的并且只累及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夹层,多以急性腹痛就诊,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将有可能导致肠管大面积缺血坏死,严重者甚至死亡,但其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甚至误诊。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