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解决高房价背景下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但是建设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保障性住房政策功能的实现。在完善资金配套办法、分配管理机制的同时,保证保障性住房切实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提高住户居住满意度,是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绩效、促进社会包容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居住满意度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变迁和实践经验,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含住房条件、服务提供、社会环境、配套设施、区位环境五大类满意度、价格满意度、住房改善情况、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住房特征在内的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体系。再以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506组有效问卷调查,全面评估其居住满意度和重要度,明确居住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并构建有序多元Logit回归模型确定居住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政府建造和管理保障房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显示,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居民对社会环境最为关心,其次是服务提供、住房条件和配套设施,对区位环境关注度最低;总体居住满意度指数为71.21分,处于一般满意状态,其中对服务提供最为满意,其次是社会环境和住房条件,而对配套设施和区位环境最为不满。实证研究表明户型设计、供水/供电/供气、噪音、小区卫生环境、医疗配套、商业配套、出行时间长短、价格满意度、住房改善情况和职业对居住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且不同类型保障房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同,经济适用房居民最关注住房改善情况,而公共租赁房居民则对价格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