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乙醇缓解β-淀粉样蛋白毒性的机制研究及天然产物的初步筛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tscst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有AD的病人每年都在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AD的发病机理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AD病因极其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被认为是AD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目前,对AD药物的研发大多都是基于Aβ的致病机理来展开的。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来研究AD。其中,线虫具有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和保存、具有保守的人类疾病途径等众多优点,因此,线虫一直作为一种优秀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地用于包括AD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已经成功构建了多种表达人类Aβ的转基因线虫株来进行AD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抗AD药物的筛选,例如CL4176转基因线虫株中导入了人类Aβ1-42肽及smg-1 m RNA监控系统,可通过对线虫培养温度的调节来控制Aβ蛋白的表达及麻痹表型的出现。乙醇,俗称酒精,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广泛使用于化学工业、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等众多领域。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也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全球很多国家均有饮酒的习俗。俗语云,小酌怡情,大酌伤身,有研究表明饮酒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但也有许多研究人员证实饮酒会引起肝脏、大脑及其他器官的损伤。关于低浓度乙醇益处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利用阿尔兹海默症的线虫和细胞模型,重点研究了低浓度乙醇在抗阿尔兹海默症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首先,本文通过寿命、吞咽频率、运动能力等实验探索了乙醇对正常线虫一般生理指标的影响,我们发现1%和2%乙醇可以显著延长线虫的寿命,2%乙醇还能提升衰老阶段线虫的运动能力。用于研究AD的转基因线虫株CL4176在1%乙醇处理后,线虫的平均麻痹时间显著延长(20.9%);2%乙醇处理的线虫平均麻痹时间也有所延长,但其体长小且产卵数量少;而4%及以上浓度的乙醇会严重影响线虫的发育和生长。因此,我们选择1%乙醇进行后续的实验来探究乙醇在抗阿尔兹海默症中的作用机制。由于乙醇进入生物体内会发生代谢反应,产生两种主要的代谢产物:乙醛和乙酸,通过麻痹实验证实,乙醛和乙酸均不能延长线虫的平均麻痹时间,表明乙醇延缓Aβ毒性的原因在于其乙醇本身而不是其代谢物的作用。之后通过q PCR和western blot证实了乙醇并没有影响线虫Aβm RNA的表达水平,但减少了Aβ寡聚体的表达。为了探究乙醇缓解Aβ毒性是依赖于蛋白酶体还是溶酶体途径,我们对线虫蛋白酶体活性进行测定,发现乙醇对蛋白酶体活性没有影响,而线虫溶酶体染色实验证实线虫体内的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且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处理线虫后,乙醇不再能有效减少线虫中Aβ寡聚体的表达和Aβ的沉积数量,其延缓线虫麻痹的作用明显减弱,表明乙醇缓解线虫Aβ毒性作用受溶酶体途径调控。此外,本文发现乙醇缓解Aβ毒性依赖于应激应答途径。DAF-16是线虫体内参与调控应激应答的重要转录因子,对线虫daf-16进行RNA干扰后,乙醇不再能够延缓线虫的麻痹,说明乙醇延缓线虫的麻痹是受DAF-16调控的,且乙醇可以增加线虫体内的DAF-16细胞核转位,上调daf-16,hsf-1和shsps等线虫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SOD-3和HSP-16.2蛋白的表达,减少ROS含量和增加SOD活性。上述结果说明低浓度乙醇作为一种应激源,激活了线虫体内的应激应答,进而缓解了线虫中Aβ的毒性。在线虫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细胞模型探究了乙醇缓解Aβ毒性的作用机制。通过CCK-8和ELISA测定发现,0.1%,0.5%和1%的乙醇均可以有效缓解Aβ25-35诱导的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毒性,并且减少其分泌的Aβ1-42。DCFH-DA染色实验证实乙醇可以减少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的ROS含量;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发现氯喹会阻断乙醇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中Aβ蛋白的减少,表明乙醇在细胞中缓解Aβ毒性的机制与在线虫中类似,受氧化应激和溶酶体途径调控。由于乙醇在线虫和细胞模型中缓解Aβ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是增强应激抵抗能力,本文选择了30种具有抗应激作用的中药,并应用线虫模型从中筛选出3种在缓解Aβ毒性方面效果稳定的天然产物,分别是乌药,赤芍和侧柏叶的水提物。其中乌药水提物缓解Aβ毒性的最适浓度为2.5 mg/m L;赤芍水提物在10 mg/m L时缓解Aβ毒性效果最好;侧柏叶水提物在极低浓度(0.2 mg/m L)下能够很好地缓解Aβ毒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低浓度的乙醇可以调控溶酶体途径来增加Aβ的降解,激活应激应答途径来促进Aβ的解聚,在这两条途径的协同作用下缓解Aβ在线虫和神经细胞模型中的毒性作用。低剂量乙醇在线虫和细胞中的益处为人们适量饮酒提供了一定的论据,也为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我们还在线虫中筛选了3种具有缓解Aβ毒性作用的天然产物,这也为AD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其降水是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不仅会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同时还对高原自身的水循环、冰川冻土演变、沙漠化进程以及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青藏高原降水的地面观测数据分布不均,而卫星数据虽分布均匀但在高原地区的准确性往往有待提高。因此,本文首先通过优化变分订正方法,将地面台站的观测资料和TRMM卫星降水产品进行融合,以
城市化导致城市和周边郊区近地表大气湿度的差异,形成城市干岛/湿岛效应。与城市化有关的大气湿度变化对气候变化预测及其影响评估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影响云的形成、降雨强度、人体热舒适度以及“城市-森林界面”野火等。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目前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水文过程以及地表大气湿度和温度如何相互作用尚无共识。本文综合运用地面对比观测、遥感监测技术、中尺度数值模拟、统计分析以及
工业革命以来,对流层温度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升高。一般认为,增温导致更强的蒸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之变多。可降水量变多,降水是有可能增加的。然而,目前时间跨度不够长或空间覆盖范围不够广的各种资料对全球降水长期变化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长期变化是不显著、不确定的。本文以CMIP5多模式历史模拟(1850-2005年)资料为主,从大气水循环发展和水循环关键环节多角度理解变暖背景下降水的长期变
研究背景腹主动脉瘤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极化在调节腹主动脉瘤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状RNA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重要调节因子。然而,环状RNA是否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调控腹主动脉瘤形成目前仍然未知。在该研究中,我们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极化条件(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下的环状RNA微阵列数据,鉴定出了一种在M1型巨噬细胞中富集的环状RNA,circC
本文主要研究了Fe-S体系化合物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人工制备以及对天然Fe-S体系化合物材料的性能调控,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高温高压法,在常压至5 GPa的压力条件下以铁粉与硫粉为原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压硫铁反应实验,以研究不同压力与温度下的高温高压硫铁反应。高温高压有助于铁硫元素的充分反应,压力条件能够影响硫铁反应产物的微观形貌与所含各相的相对含量。在1-2 GPa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
根据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达14.1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主要养老模式之一,该模式中异常跌倒是独居老人的最大威胁之一。针对跌倒的事前预防、事中检测、事后评估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如何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监控视频中独居老人异常跌倒行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YOLOv5算法提出了一
四氯乙烯(PCE)广泛分布在环境中,主要来自于工业过程、干洗、纺织加工和金属脱脂等行业,尽管PCE现阶段已被干洗行业禁用,但由于其具有很好的挥发性和稳定性,容易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且稳定存在,因此仍然是当下关注度较高的地下水污染物之一,属于2A类致癌物,人类与之长期接触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探寻一种廉价的、无害化转化PCE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硫化物是自然环境中含量丰富的还原试剂和亲核试剂,例如
光电探测器作为一种利用光电效应直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普遍应用于军事国防、环境监测、医疗通讯等各个领域。迄今为止,传统光电探测器由于其制造过程复杂耗时、成本昂贵、材料固有性能限制等缺点,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许多限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高吸收系数,高迁移率,可调节带隙,长载流子扩散长度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基于钙钛矿材料制备光电探测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尝试利用聚合
青藏高原热状况对全球环流和降水形势产生显著影响,高原上空大气的非绝热加热及其变率是影响亚洲夏季风强度与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论文围绕高原夏季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变化,深入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对北半球不同区域环流、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此外,针对1979年至今全球变暖增速背景下,高原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上空大气热源变化趋势及其与北半球中纬度环流趋势型的潜在联系也进行了初步讨论。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迫在眉睫。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优异的光伏性能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目前,其最高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已提升至25.7%。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伏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实现其商业化的应用仍旧面临很多问题。如存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各层材料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