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及其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二聚体分析及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溶栓与抗凝药物联合疗法是当前血栓相关性疾病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案。重组SFH是葡激酶(SAK)和水蛭素(HV)通过一个Xa因子连接起来的融合蛋白,编码该融合蛋白的重组基因插入温控型表达载体pBV220,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出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用来大量生产SFH。通过体内和体外药效学试验证明,融合蛋白SFH有着良好的溶栓和抗凝双功能,出血倾向大为降低,且有一定的血栓靶向性,效果优于SAK和HV联合用药,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SFH大肠杆菌工程株在低密度发酵的情况下,目的蛋白产量不到100mg/L,不能满足临床溶栓治疗大量用药的要求,而成为推广应用的瓶颈。因而通过对大肠杆菌进行高密度发酵来提高单位体积的目的蛋白产率也就成为大规模生产融合蛋白SFH的当务之急。 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是一个药物蛋白生产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每种蛋白的性质不一样,如等电点、分子量大小、疏水性、极性、亲和性等,所以相应的分离纯化工艺也就不一样,需要反复的实验与探索。 已知HV存在两个结构域: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C端结合结构域和N端的催化结构域。发色底物(S-2251)法实验说明融合蛋白SFH失去了抗凝活性,即在水蛭素N端连接的SAK封闭了HV的N端的催化结构域,但可能仍保留有C端的与凝血酶结合的结合结构域功能,这是融合蛋白血栓靶向功能的基础。 方法与结果: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采用易于控制的溶氧反馈的分批补料的培养方法高密度发酵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生产SFH融合蛋白。通过摇瓶培养对菌种和pH的筛选,采用溶氧反馈的流加补料策略,进行了5L发酵罐的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的发酵工艺的研究。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里得到了高效表达,菌体密度最终达到80OD600左右,菌体湿重达到115g/L以上,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含量约为1.2~1.3g/L,较优化前的目的蛋白表达量提高了10倍以上。5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参数在40L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培养,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放大,可适用于工业生产。 本试验中通过对发酵后菌体的反复冻融提取目的蛋白,经多次实验后,选择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后回收的目的蛋白占总蛋
其他文献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著名的药用真菌之一,是华夏中草药宝库中一只奇葩,千百年来一直被民间视为仙草。对灵芝的认识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神农本草经》,其后的许多
无论是对于深海还是浅海,FPSO的系泊定位都是极为重要的海洋工程问题。对于浅海FPSO系泊形式,软刚臂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由于FPSO受风、波浪和流等复杂环境荷载的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在很多重要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三维虚拟仿真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实体及现象用一定的方式转换到三维空间,用点、线、面、注记等方式
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高效清洁的替代能源,在近30年来发展尤为迅猛。而发达国家为揭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酸雨影响
最近几十年来,“对等”已经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由此引发了关于对等的定义、相对性、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的激烈争论。“对等翻译”作为翻译活动的最高理
本论文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公路工程测量研究系统的一个子课题,主要研究将全球定位系统(GPS)RTK技术用于公路勘测设计中。 论文简要介绍了GPS系统的组成、主要工作特点
本研究者认为真正的英语课堂互动是一个师生、生生交互过程,是情感、思维和语言交织的互动。情感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思维互动是课堂互动的灵魂,语言互动是课堂互动的目的。然
<正>~~
会议
自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在其发表的论文“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提出“胜任力”一
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采集到的物体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普及,但机器视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