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砂地基中单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砂是一种主要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特殊的岩土介质,广泛的分布于北纬30°至南纬30°的沿海区域及太平洋,印度洋的岛屿上,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海区域分布广泛。珊瑚砂主要由珊瑚遗骸和其它海洋生物碎屑在原地或经过搬运后沉积而成,具有极高的的碳酸钙含量。特殊的发育生成环境、颗粒结构特征以及成分组成导致了珊瑚砂具有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摩擦角以及易破碎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随着对于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可以预计未来我国仍将在南海大力开发建设风力发电,机场,码头,住房等设施。这些建构筑物将不可避免的遇到钙质砂地基。桩基作为一种古老的基础形式,具有承载力高、地质环境适应力强以及工后沉降小等诸多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码头、海上石油平台以及其他离岸海工建筑物,会受到波浪荷载作用;机场跑道及道路基础则会受到交通荷载的作用。在这些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周珊瑚砂可能会发生颗粒破碎,导致桩基承载能力下降,进一步可能造成上部建筑破坏。大量的现场工程案例均表明,传统的桩基承载理论并不适用于珊瑚砂。本文通过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砂地基中桩的竖向循环承载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开展了珊瑚砂地基中桩基往复加卸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往复加卸载作用下,桩身轴力会发生重分布:在卸载状态下靠近桩顶的桩段会产生负摩阻力,负摩阻区会随着加卸载幅值的增大而向下扩展;往复加卸载作用会使桩基在加载状态的轴力分布变“陡”,即靠近顶部的桩侧阻力会在往复加卸载过程中弱化。当荷载较小时,桩侧阻力会先于桩端阻力发挥,随着荷载的增大,桩侧阻力占比逐渐降低,桩端阻力占比逐渐升高。相对于静载工况而言,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经历了每级荷载20次往复加卸载的工况桩端阻力承担荷载的比例更高。往复加卸载工况的极限侧阻力为12.27 k Pa,小于静载工况的极限侧阻力13.03 k Pa。(2)开展了循环动荷载下珊瑚礁砂地基中单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荷载由桩侧-桩端共同承担,在循环加载过程中荷载会向桩端发生转移,即桩侧阻力会产生弱化,相应的桩端阻力会增加。其中,侧阻力的弱化主要发生在前500个循环,之后侧阻力值会趋于稳定。另外,对于初次加载的桩,由于循环荷载的速度效应,桩侧平均阻力会从一个大于静载工况的数值开始弱化,并稳定于一个小于静载工况平均侧阻力的数值。循环累积沉降的发展受到静偏载大小以及循环幅值的共同影响:在相同的静偏载荷下,循环荷载幅值越大,循环累积沉降发展越快,并且越难达到稳定;当循环荷载幅值小于静偏载,静偏载的存在有利于抑制循环累积沉降的发生。(3)循环加载过程中桩身轴力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向下侧转移,说明在靠近桩顶的桩段先发生了侧阻力的弱化,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弱化区域会逐渐向下扩展。桩身轴力变化在循环动荷载加载的初期较为明显,随着循环动荷载次数的增加,轴力的重分布逐渐会趋于稳定。从细观机理上来看,侧阻力的弱化主要是由加卸载过程中桩-土接触界面附近的珊瑚砂发生了破碎-迁移重分布,土体的剪缩使得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应力降低而产生。桩侧阻力的弱化、深度效应以及桩底土体模量的提高共同使得桩端阻力会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得到提高。(4)进行了循环荷载下的桩基承载特性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循环荷载幅值的大小会影响循环后的轴力以及侧阻力分布,最大负摩阻区域以及中性点位置均会随着循环幅值的增大而向下转移;最大负摩阻值同样也会在-20 k Pa至-30 k Pa之间随着循环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当加载频率小于或者等于1 Hz,20次循环内产生的累积沉降几乎不受加载频率的影响;一旦当加载频率超过1 Hz,循环累积沉降会随着频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增加或减小桩身刚度对经历循环荷载后的桩身轴力及侧阻力分布变化影响较小。对经历了循环荷载后的桩基继续进行静载荷试验,发现桩顶获得了更大的加载刚度,同时桩基极限静承载力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行业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方向发展,汽车上装载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车内复杂的电气结构导致车辆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的难度增加。以往对于电磁兼容的故障诊断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排查过程费时费力。随着机器学习理论的逐步完善,基于学习机制的电磁兼容故障诊断方法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样本容量不足,现有算法受到限制,智能故障诊断模型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如何有效地解决样本容量不足问题,采用更为合适和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通过提高生产率来进行成本控制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各企业抢占市场的重点之一,对快速消费品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快速消费品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品牌竞争激烈,快消品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符合质量要求且相对低成本的产品就成为企业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正与供应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精益生产理论对快速
基于风致振动机理的风能采集器以其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成本低廉等优点为无线传感节点的能量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当前大多数对基于风致振动机理的风能采集器的研究仅着眼于对单一风向下采集器的输出响应的研究,仅对单一风向敏感的风能采集器难以适应风向、风速多变的自然环境。并且暴露于空气中的机电转换单元易受到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研制出具有多风向兼容性和高环境适应性的风能采集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中上部多为陡峭厚层—巨厚层碳酸盐地层,下部多为的平缓泥岩、页岩地层。上部高陡可溶性碳酸盐岩,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节理裂隙发育,岩溶现象强烈,形成众多岩溶裂隙、管道;下伏泥岩、页岩等软岩地层中通常存在多套矿层,矿物开采历史悠久,在山体下方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区。因此,为了研究岩溶山区复合薄煤层开采对上覆岩层及山体的变形影响,本文依托贵州纳雍普洒“8.28”特大崩滑案例,采用了现场调
近年研究表明,曲面微腔结构在制备高质量的多细胞球状体和建立体外显微组织模型方面更有效。使得其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癌症研究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然而,目前曲面微腔的加工技术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要么制备工艺复杂、需要昂贵的设备,要么过程繁琐、耗时,要么微腔制作的重现性难以保证。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简易、低成本且快速的曲面微腔制作工艺,以促进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药物筛选等领域的研
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火电厂作为CO2的集中排放源,对燃烧后烟气进行CO2捕集可有效缓解全球变暖问题。而燃烧后捕集CO2过程中,吸收剂的性能对捕集效率、系统能耗等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新型、低能耗吸收剂及其吸收CO2过程流动传递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流体由固体颗粒和基液两相构成,作为吸收剂可结合固体的选择性、吸附特性以及基液的吸收、流动性和稳定的动力学性能,在CO
水资源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及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紧张已不再是少数缺水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全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合肥市坐拥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有降水量充沛、湖泊水库众多水域面积大等特点。然而在合肥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的消耗也在急剧增加,大量用水所带来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或是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效应而设计的荧光探针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AIE效应可以克服传统染料聚集状态下淬灭的缺点,同时带来高量子产率、高稳定性等优点,而ESIPT效应的引入可以有效增大荧光探针的斯托克斯位移,提高检测信噪比和灵敏度。但同时采用两种效应的荧光探针仍十分稀少。在本文中,设计、合成了一种同时具有AIE和ESIPT效应的荧光染料,利用该染料进一步
二维多态自组装结构的构筑在各个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对于特殊的功能材料,分子的排列和相互作用都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控分子在固/液界面的二维自组装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芴酮和噻吩并菲衍生物,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和理论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分子构象、尾部基团、侧链、浓度以及溶剂等因素诱
糖酯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如高的表面活性、绿色环保、安全温和等,在绿色化学的倡导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针对传统的烯基琥珀酸糖酯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在制备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水的用量,进一步提高了目标物辛烯基琥珀酸葡萄糖酯(OSGE)在产物中的含量。对其性能及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葡萄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原料进行酯化反应,先对葡萄糖进行碱化和干燥,在低水分体系中进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