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术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目视下粗针穿刺活检方法对不同组织学类型骨肉瘤(Osteosarcoma,OS)病理诊断确切程度的差异,以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骨肉瘤预后的影响。 2、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究HAb18G/CD147在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普通型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收集我院34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术前曾做穿刺活检,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病例。按照《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将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确切程度分为6级:①明确的病理诊断;②基本明确的病理诊断;③具重要参考意义的病理诊断;④描述性病理诊断;⑤未穿刺到有效成分的病理诊断;⑥病理误诊。①~③为诊断成功病例,④~⑥为诊断失败病例。 2、收集164例普通型骨肉瘤及40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病例的病理切片及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病例中HAb18G/CD147的定位和表达情况。 结果: 1、347例骨肉瘤患者中,术前252例由放射科医师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95例由骨科医师在麻醉后目视下行粗针穿刺活检。后者病理诊断成功率(97.9%)(包括确切程度①②③)高于前者(91.7%)。普通型骨肉瘤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成功率较高(95.4%),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和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穿刺活检成功率较低(分别为63.7%和55.6%)。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切程度与患者血清AKP水平、年龄、穿刺方式、影像学诊断和骨肉瘤组织学类型相关,而与性别、部位无关。随访结果显示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成功和失败病例组相比,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HAb18G/CD147抗原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在164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阴性、低、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42、22、79、20(表达阳性122例);在40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中,阴性、低表达例数分别为35、5例(表达阳性5例)。在普通型骨肉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组(P<0.05)。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HAb18G/CD147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肿瘤化疗坏死率、有无转移、有无复发、是否生存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血清AKP值无相关性(P>0.05)。HAb18G/CD147阳性表达的病例组的3年、5年累积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低于阴性表达的病例组(P<0.05)。 结论: 1、骨肉瘤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确切程度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对位于四肢长骨的骨肉瘤,由骨科医师在目视下粗针穿刺活检+冷冻切片初步诊断+常规切片病理复诊是安全而可靠的方法。骨肉瘤术前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若能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能将病理诊断确切程度提升1~3级。 2、HAb18G/CD147在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普通型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普通型骨肉瘤转移、复发和估计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