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胰腺部分切除术所致血糖升高对大鼠肠道菌群及GLP-1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正常组,n=10),B组(假手术组,n=10)只开腹切除脾脏,C组(实验组n=10)开腹切除脾脏及部分胰腺,D组(干预组,n=10)在C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干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0.1U/kg,每日一次)。观察各组大鼠术后体重的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测空腹血糖,4周时各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腺部分切除术所致血糖升高对大鼠肠道菌群及GLP-1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正常组,n=10),B组(假手术组,n=10)只开腹切除脾脏,C组(实验组n=10)开腹切除脾脏及部分胰腺,D组(干预组,n=10)在C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干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0.1U/kg,每日一次)。观察各组大鼠术后体重的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测空腹血糖,4周时各组大鼠行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4周时利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行大鼠胰岛素(D组除外)、C肽释放试验,4周末处死大鼠,留取回肠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变化及行免疫组化测定各组NFk B-p65及GLP-1表达变化;留取粪便使用测序平台Illumina Mi Seq PE300对肠道菌群的16S r RNA 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并分析比较四组大鼠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结果:1.各组大鼠术前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测空腹血糖示:A、B组术后24h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差别(p>0.05),C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0.05),D组与C组比较术后24h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4周行OGTT试验结果示:B组与A组大鼠OGTT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C组与B组比较,0.5h、1h、2h血糖值均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0.5h、1h、2h血糖值均下降,其中0.5h血糖值下降明显(P<0.05);同时实验4周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示:A组、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B组比较0.5h、1h血清中胰岛素浓度降低(P<0.05)。C肽释放实验结果示:A组与B组之间比较C肽释放无明显差别(P>0.05);C组与B组比较,0.5h、1h C肽浓度均减少(P<0.05);D组与C组比较4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别(P>0.05);综上可认为胰腺部分切除术可成功复制较为稳定的高血糖模型。2.肠道病理:B组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绒毛排列致密而整齐,其内的炎性细胞,杯状细胞以及空泡较少;C组与B组比较,肠道绒毛有断裂、排列紊乱、间隙变宽、隐窝结构发生改变,可见杯状细胞及空泡状结构增多,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达肌层;D组与C组比较绒毛排列较整齐,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道组织行NF-k B p65抗体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别,C组与B组比较,肠道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均可见大量棕色深染,与B组比较阳性面积更大,且部分呈强阳性。定量分析结果示:A、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NF-k B p65的表达量与B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D组与C组比较,NF-k B p65表达量无明显降低(P>0.05)。回肠组织行GLP-1免疫组化示:A、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GLP-1的表达较B组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胰岛素干预后,GLP-1表达量较C组变化不明显(P>0.05)。3.对四组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群测序发现各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的相对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B组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别,C组与B组比较厚壁菌门丰度明显降低,而拟杆菌数目和变形杆菌的数量呈显著增加,D组与C组比较疣微菌门呈显著增加。从多样性角度出发进行比较:从OTUs、Chao、以及Ace可以看出A组物种总数最少(P<0.05)其余三组无明显差别;Shannon、Simpson指数显示A组、B组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差别,C组与B组比较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增高(P<0.05),D组与C组比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呈现下降(P<0.05);从Shannoneven可以推断出,A组、B组个体数目在群落中分配的均匀程度无明显差别,C组与B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D组经胰岛素干预后,与C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腺部分切除术后的高血糖模型大鼠出现了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厚壁菌门数量明显降低,而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的数量呈显著增高,其中NF-k 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在其中起一定作用;其次胰腺部分切除术后血糖升高导致回肠L细胞分泌GLP-1增多,进一步代偿,维持血糖稳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比较我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比较我国行ACDR术和ACDF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non-RCT)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由2位评审员独立完成阅读筛选文献、提取数
目的:探讨在山西新推广的C臂及神经导航辅助下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回顾性随访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微血管压迫术的67名病人与C臂及神经导航辅助下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的77名病人
目的:心脏瓣膜病的根本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所观察到长期以来大部分病人未能在恰当的手术时机接受手术治疗,致使手术风险增加,手术获益未达最大化。我国瓣膜病患者发病年龄仍以成年人为主,而该年龄段病人承受了大部分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其劳动力能力的丧失或减退意味着社会和家庭功能的缺失。动员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在最佳时机手术治疗可以减少上述问题。研究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延迟现状并分析心功能NYHA
目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发病隐匿,病程长,很难及时发现,从而影响早期治疗,往往进展为慢性甚至重症心脏瓣膜病,临床观察发现,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病人的术前心功能状态不同,术后的恢复效果不同。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心功能状态二尖瓣狭窄病人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围术期效果,进一步研究影响二尖瓣置换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从2014年10月至201
目的: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胃排空障碍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单一医疗团队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病例共计7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GE,将70例患者分为DGE组(n=18)和非DGE组(n=52)。选择可能影响PD术后DGE发生率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危险因
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80%的胰腺炎患者为轻度急性胰腺炎。在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源性,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减少其复发的首选方法。但其胆囊切除时机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meta分析评价和比较轻型胆源性胰腺炎分别在入院72h内(早期手术组)和入院72h后(延期手术组)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的有力证
研究目的:现对近三年来有关术前小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XA)对行PFNA手术的转子间骨折(IFF)患者围术期影响的报道进行分析整理,利用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与空白对照组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组相比,在PFNA手术围术期对患者的影响。研究方法:根据之前制定的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a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
目的:系统性地评价单用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与结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诊治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共848例病患,其中EPBD组432例,EST+EPBD组
目的:探讨FGF21/AMPK/ACC通路在胰腺部分切除所致高血糖大鼠肝脏甘油三酯沉积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手术组(Ⅲ组)及手术+干预组(Ⅳ组),每组各10只(n=10)。所有大鼠同等条件下喂养。Ⅰ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Ⅱ组开腹后仅切除脾脏,Ⅲ组、Ⅳ组开腹后行脾脏及胰腺部分切除术,并且Ⅳ组在Ⅲ组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干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目的:系统评价水溶性造影剂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年9月。收集水溶性造影剂(试验组)对比保守疗法(对照组)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对纳入文献质量的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以及stat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