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FOLFOX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应用改良FOLFOX7方案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应用FOLFOX7方案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共104例。其中男76例,女28例。年龄29-78岁,中位年龄为58±9.54岁。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h,d1;5-氟尿嘧啶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d1;14或21天为一周期。
   结果
   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1.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3.5个月。1年无病生存率为75.1%,3年无病生存率55.7%。1年生存率为91.1%,3年生存率62.3%。发生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比例大于30%,但绝大多数为Ⅰ-Ⅱ度毒性,无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无1例发生化疗相关死亡。
   结论
   应用改良FOLFOX7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在胃癌的辅助治疗中表现了令人期待的疗效,值得大规模临床试验或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TGF-β1及uPA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以及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以1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1、uPA在胃肠道间质瘤及对照组的mRNA水平。  结果:  在胃肠道间质瘤中,TGF-β1与uPA高表达,且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不相关,而与肿瘤黏膜受侵、NIH分级、肿瘤侵袭转移相关(P  
研究背景:大肠癌亦被称作结直肠癌(CRC),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也是男性患者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肺癌排名第三的高死亡率癌症之一。其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也与西方的高蛋白饮食有关。在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见的选择,其它治疗方案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但在疗效和预后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分子水平上,大肠癌是一种多遗传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七氟烷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观察海马组织中5-HT1A受体、CaMKII、p-CaMKII、CREB及 p-CREB表达,探讨七氟烷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影响及5-HT1A受体在七氟烷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理。  方法:健康老年SD大鼠60只,18-20月龄,体重600~7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只(C组,n=30),实验组30只(S组,n=30)。实验组吸
背景:  他汀类药物作为甲羟戊酸通路上游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被证实具有除降低血脂以外的一定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和改善心室重构等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了下游非胆固醇合成路径有关。法尼基转移酶是甲羟戊酸通路下游促进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形成的重要酶之一,能够通过调节其反应下游的Ras等信号转导蛋白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细胞的生长增殖。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与血压正常的Wi
背景:  肾小球滤过率(Gomem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判断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测量方法一般是通过引入机体内一种不被机体利用、且能经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分泌的物质,计算此种物质的肾脏清除率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核医学科常用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有肾动态显像法(常用Gates’法)和血浆清除法两种。肾动态显像法是通过测出肾脏峰时的放射性计数率与注入药量放射计数的比值,即
第一部分人Lefty-A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目的构建人LEFTY-A基因RNA干扰(RNAi)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并在工具细胞(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验证其对LEFTY-A基因的敲减效率。  方法针对人LEFTY-A基因(NM_003240)设计两条RNAi序列,设计并合成其siRNA的DNAOligo,经退火形成双链DNA后,运用T4噬菌体DNA连接酶与经AgeⅠ和EcoRI
学位
背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主要存在于肿瘤间质内以T细胞为主,同时含有少量B细胞和NK细胞的一个异质性淋巴细胞群体,是机体淋巴细胞侵入到肿瘤组织中,并对肿瘤起抵抗作用的一群细胞,它们产生的抗肿瘤效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目前,普遍认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在肿瘤局部或全身都处于耐受或缺陷状态,有研究表明TIL在体外刺激下更倾向于向
学位
研究背景:精原干细胞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是精子发生的起始。揭示精原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机制是促进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和移植以及精子发生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精原干细胞在生精细胞中的含量极低且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以及精子发生存在不同步性(在小鼠中精子发生的12个阶段同时存在于曲细精管生精上皮),这两方面因素使得直接研究精原干细胞在体内增殖和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非常困难
目的:研究核素32P敷贴治疗草莓状、鲜红斑痣两种皮肤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以及血管瘤类型等因素对32P敷贴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患者32P治疗的β射线有效吸收剂量。  材料与方法:皮肤血管瘤患者共538例,男142例,女396例,年龄:1月~30岁,平均年龄1.4±3.0岁。将32P按0.925MBq/cm2药膜贴于皮肤血管瘤处,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血管瘤生长
学位
目的:研究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联合应用低浓度5-FU持续作用对BEL-7402肝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1、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BEL-7402细胞接种于24孔板,设置对照组、125Ⅰ粒子照射组、5-FU组和联合作用组4个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照射组采用表面活度33.3MBq的6711型125Ⅰ粒子,单粒置于24孔板培养孔内,5-FU组加入含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