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型保护区,素有“鹤乡”之名,基于其重要性,在2005年7月-8月和2006年7月-9月对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本文对4个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组成、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以及多样性的时间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4个样地昆虫的多样性,并进行了样地间的相似性比较和欧氏最短距离法聚类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在保护区4个不同生境中共获得昆虫标本13184号,分属13目82科341种,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类群最为庞大,蜻蜓目昆虫的科和种数虽然较少,但其个体数却居第3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保护区各个生境的特点。另外,根据李长友等于2000年所做的昆虫调查,首次总结出扎龙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共计13目102科513种。2.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组成和种群的数量也不同,其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果园样地>草丛沼泽样地>人工针、阔混交林样地>苇塘沼泽样地。从所获得的标本数量看:草丛沼泽样地>果园样地>人工针、阔混交林样地>苇塘沼泽样地。3.在人工针、阔混交林样地的榆毒蛾已对该生境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建议进行防治。4.随着时间的不同,各样地中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从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7月>8月>9月。5.4个样地中昆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优势集中性指数(D)的变化趋势则相反。6.通过对各样地昆虫的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得出一致的结果:4个样地昆虫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小。其中,果园昆虫群落与人工针、阔混交林昆虫群落的相似度最高,其次是与草丛沼泽的昆虫群落,最后是与苇塘沼泽的昆虫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