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肽类药物因具有生物活性强、作用靶点专一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领域。实验研究表明,多肽类药物具有多方面的药效,如对代谢类疾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但蛋白多肽类化合物也有一些成药性缺点,首先,多肽分子的稳定性较差,易被各种肽酶迅速降解其次;其次,分子量大导致的细胞膜通透性差;最后,由于肽分子固有的柔性,它可能以不同的构象被多种受体识别,这就可能导致许多不良的反应。要克服多肽类化合物的普遍缺点,需要用各种方法对多肽的结构进行修饰或改造。在多肽结构中引入脱氢氨基酸是改造多肽结构的重要方式,可以形成刚性结构,提高多肽的酶抗性,改善生物活性。多肽酰胺键的N-甲基化也是改善多肽生物活性的重要方法。将脱氢氨基酸引入到多肽中需要了解其构象特性。为了研究C-端酰胺基团N-甲基化对α,β-脱氢肽构象特性的影响,在本课题中设计并合成了三个含有脱氢丙氨酸的肽 Boc-△Ala-NH-pCl,Boc-△Ala-Gly-NH-pCl,Boc-△Ala-Gly-N(Me)-pCl和两个含脱氢苯丙氨酸(Z)-△Phe的肽Boc-(Z)-△Phe-Gly-NHMe,Boc-(Z)-△Phe-Gly-NMe2。通过NMR方法分析化合物在CDCl3中的构象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分析Boc-(Z)-△Phe-Gly-NHMe的固态构象。用Gaussian 09量子化学软件包的DFT(B3LYP)水平的理论计算支持实验结果。最终的结果显示1←4氢键对稳定在i+1位置含有△Ala或(Z)-△Phe残基的二肽形成β-turn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N-甲基化的Boc-△Ala-Gly-N(Me)-pCl和Boc-(Z)-△Phe-Gly-NMe2形成β-tum结构的趋势比相应的非甲基化多肽Boc-△Ala-Gly-NH-pCl 和 Boc-(Z)-△Phe-Gly-NHMe 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