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雷诺数下高负荷低压涡轮被动流动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低压涡轮单个叶片载荷可以减少低压涡轮叶片数目,有效降低低压涡轮部件质量,实现提高发动机推重比的目的。然而由于负荷的增加,叶片吸力侧附面层会承受更大的逆压梯度,在高空低雷诺数工作环境下更易发生层流分离,造成损失剧烈增加,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飞行器的续航时长。因而通过研究开发有效的流动控制手段,抑制由负荷提升造成的低雷诺数下层流分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近些年高负荷低压涡轮相关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球窝被动流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雷诺平均(RANS)方法,探究了在湍流度为1%,雷诺数分别为25,000、45,000和100,000时原型低压涡轮叶栅吸力侧附面层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在雷诺数为45,000工况条件下研究球窝的关键几何参数包括球窝深度H、展向高度D、间距S以及球窝中心的流向位置对球窝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球窝结构可以通过促进边界层提前转捩有效抑制层流分离减小损失,最佳球窝方案使叶型损失减小了22.0%。在研究的几何参数中,球窝深度对球窝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大,当球窝深度增加至某一值时,球窝结构会促使边界层提前完成转捩,使流动控制效果大幅提升。进一步的,为了探究球窝结构和一些“准三维”结构流动控制效果的差异,选择对U型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和U型槽结构相比,在相同深度和宽度尺寸下,球窝虽然对叶片进行了更小面积的处理加工,但在较低雷诺数下能对流场产生更大的扰动作用,促使边界层提前完成转捩抑制分离,流动控制效果更好,同时在高雷诺数下,球窝在附面层中产生了更低水平的湍动能,因而流动控制效果也更好。考虑到RANS方法对附面层的分离和转捩过程进行了模化处理,计算精度有限,因而在了解球窝被动控制技术流动控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大涡模拟(LES)方法在45,000雷诺数工况下,进一步探究了球窝的流动控制机理。通过对计算结果中边界层位移厚度、动量厚度、形状因子及流向壁面剪切应力等参数的分析,明确了各方案下附面层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流场中旋涡结构演变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球窝结构的流动控制机制,此外还对比研究了U型槽结构和球窝结构在流场中产生的不同流动结构。研究发现,在分离剪切层中,由K-H不稳定性引发的展向涡的卷起和破碎是影响转捩进程的关键因素,在所计算的方案中均观察到了展向涡的卷起和破碎,然而展向涡的卷起位置和破碎过程却受到了球窝结构和U型槽结构的影响。球窝结构尾缘存在周期性脱落的旋涡结构,该旋涡结构在向下游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展向涡的卷起,一方面促使展向涡更快的发生破碎,有效的促进了边界层转捩的进程。U型槽结构可以促使附面层更早的卷起展向涡,也能促进边界层的转捩进程,然而和球窝结构相比,球窝结构产生的周期性脱落的旋涡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展向涡破碎,因而具有更好的流动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各地如冰灾暴风雪等极端自然灾害事故多发,造成长时间大范围的停电,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的弹性来应对这类事件。配电网直接参与大量关键负荷的供电,研究如何优化配电网的电压水平,提升关键负荷的供电质量,对增强电力系统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分布式电源及可控设备对配网进行优化,根据配电网优化问题特性对求解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并实现算法的并行化以减少计算时间,从而增强电力系统抵抗灾害及灾后恢复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智能化以及自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动驾驶及驾驶辅助领域,行为主体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目标检测与测距技术作为关键技术,深刻影响着行为主体对周边环境目标种类的分辨以及距离的感知能力。基于单传感器及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的目标检测与测距技术愈发无法满足主体对复杂环境感知的要求。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以及基于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能够提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协作机器人的控制算法依然以拖动示教和阻抗控制为主,无法更好地发挥协作机器人与人合作的优势。因此本文针对重复的人机协作任务,对协作机器人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机器人可以在与人进行协作任务的同时,通过记录任务时的相关位置、力和速度等信息,利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更改机器人的参考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机器人适应人类的操作与运动习惯,提升人类在人机协作任务中的舒适性以及协作任务的精确性。在研究人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战争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海陆空的全方位监测和打击,但是目前针对两栖环境下的作战平台的研制开发却并未进入实际战场应用阶段。随着我国军事战略重心的转移以及国际外部环境的压力,水陆两栖作战环境是我军以后比较常见的作战环境,为了增强我军在海滩、沼泽湿地等水陆两栖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有必要研制一款水陆两栖作战平台,实现对两栖战场环境的侦查、监测和打击,两栖作战平台可以代替人类去执行危险任务,
谐振式光纤陀螺(RFOG)是一种以光学Sagnac效应为基础的光学陀螺,与传统干涉式光纤陀螺相比,谐振式光纤陀螺可以在光纤环更短的情况下达到和干涉式光纤陀螺相同的检测精度,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论证,用圆偏振腔代替传统线偏振腔在抑制各种光学噪声的方面上具有更好的效果。论文在此基础上,利用法拉第旋光效应,提出了新的闭环控制方案,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本文提出的信号处理方案进一步增强了谐
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的飞速发展使得航拍图像越来越容易获取。相比于自然场景下拍摄的图像,航拍图像通常能够包含更多的地物信息,因此如何在航拍图像中进行检测已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特殊的拍摄视角,航拍图像中具备检测意义的目标尺度通常非常小,例如人、车等,而且航拍图像也具有背景复杂、正负样例不平衡以及目标类别之间不平衡等问题,这给目标检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当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航拍检测算法已经成为主
随着反应堆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反应堆物理计算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中子扩散方程求解存在计算时间长以及所需存储空间较大等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得扩散方程结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性能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以及现代人工智能迅猛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足够维持现代人工智能研究所迫切需要的高性能算力需求,人工智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深度学习已成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核
绳驱机械臂是一种采用绳索传动将电机等驱动单元全部可布置在基座的新型结构的机械臂。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臂而言,绳驱机械臂的质量和惯量更小、负载能力更强、更容易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并且由于使用绳索传动使得绳驱机械臂具有一定的柔性。基于上述特点,采用绳驱结构特别适合应用于人性机器人以及与人进行交互的场景。绳驱结构将为机器人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绳驱机械臂的研究将在这些方向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首先对绳
当车辆行驶在长波路面或离散冲击路面时,路面高度的变化通过车轮传递到车身,会带来明显的颠簸感,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当路面的变化较剧烈时,车轮有可能与地面脱离接触,会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半主动悬架被广泛应用于车辆控制当中,用于改善车辆性能。本文以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路面高度进行估计,进而在路面已知的情况下,对半主动悬架进行控制,从而提升悬架控制效果。首先,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车身俯
主动脉血管疾病是人类心血管疾病中最具威胁的健康杀手。通过主动脉形态结构监测其健康状况能够及时诊断出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等疾病,已成为临床中重要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式。医学图像人工标注将耗费大量时间,且因受标注者主观影响而有所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精细化主动脉分割算法,有效解决了医学图像分割尤其是管状结构分割任务的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性。本文第一部分针对融合上下文语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