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基稀磁半导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hg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磁半导体(Dilute Magnetic Semiconductors,DMSs)作为一种优良的自旋电子学的后备材料,迅速成为当今自旋电子学材料研究的热点。它有着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而且晶格常数也与基体半导体类似,不仅在制造器件时能够很好的和现有的半导体技术兼容,而且兼有磁性材料的特性。但是DMSs的研究受到低的居里温度和磁性掺杂元素固溶度等问题的困扰。2000年Dietl和他的合作者基于Zener模型从理论上预测GaN基的稀磁半导体的居里温度Tc可以达到室温以上。这一理论预测引起了人们对GaN基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关注。GaN基稀磁半导体可以利用扩散法、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和离子注入等方法制备。由于利用扩散法将磁性金属元素掺入GaN仍然受到固溶度的限制,并且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所以不具有实用价值。而对于MBE和MOCVD,如何解决掺杂磁性元素固溶度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离子注入本身的技术特点和没有固溶度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离子注入是制备DMSs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对利用离子注入制备GaN基DMSs,虽然也有过研究报道,但绝大多数也只是对样品的磁特性进行了简单的报道,而且基本都是根据理论预测对Mn掺杂P型GaN进行研究,而对Mn离子注入非故意掺杂GaN的研究非常少,尤其是结合材料微结构的变化特征对样品的磁学特性进行分析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Mn掺杂GaN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分析,对Mn离子注入制备的GaN基稀磁半导体的微结构、光学、磁学及电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首先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Mn掺杂GaN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掺杂后相关性质的改变。计算表明,Mn掺杂后由于Mn3d与N2p轨道杂化,产生自旋极化杂质带,材料表现为半金属性,如果杂质带中的载流子有足够的移动性,从GaMnN可以产生高极化率的自旋极化载流子注入。此外,Mn离子的掺入在费米面附近提供了大量的载流子,改变了电子在带间的跃迁,对GaN的介电函数产生影响。计算表明,Mn掺杂GaN后,由于Mn掺杂产生的杂质带中不同态之间的带内跃迁,光吸收谱中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计算结果还表明GaMnN的电子结构更适合于自旋极化电荷的传输,是一种合适的自旋注入源。(2)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借助Trim模拟软件对不同能量下Mn离子注入GaN的平均射程、标准偏差和浓度分布进行了统计计算,模拟得到了不同注入能量下Mn离子注入GaN中的浓度分布;设计了Mn离子注入制备的GaN基稀磁半导体的注入工艺参数(能量和注入剂量)及退火条件。(3)研究了Mn离子注入GaN的微结构和光学特性。首先对Mn离子注入非故意掺杂GaN的微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XRD测试,发现了与Mn替代Ga原子或Ga-Mn相及Mn-N化合物相关的特征。采用显微Raman谱对离子注入前后和退火前后样品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除了观察到GaN的特征峰外,样品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声子模并且在特征峰E 2high峰两侧显现出了双肩效应。分析认为新出现的声子模分别是与无序激活相关的拉曼散射(DARS),Ga、N空位相关缺陷的振动模以及由Gax-Mny相关的局域振动(LVM)引起的。利用基于洛伦兹变换的分峰拟合方法和约化质量模型,分析认为E 2high峰的左右肩分别由与MnxNy局域结构相关的局域振动(LVM)和(Ga,Mn)N中Mn离子的LVM引起的。利用光致发光谱(PL谱)对样品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显示PL谱中出现了两个与离子注入相关的位于2.53eV和2.92eV的新的发光峰,分析认为位于2.92eV处的发光带是由导带或浅施主能级向深受主能级的跃迁产生的复合辐射,而这一深受主能级可能是与VGa相关的复合体,该复合体的能级大约位于能隙中价带顶以上0.4eV的位置。对于位于2.53eV的绿光发光峰,认为是由浅施主到深受主的辐射复合跃迁产生的。研究了Mn离子注入Mg掺杂GaN样品的微结构和光学特性。Raman谱的测试结果和非故意掺杂样品的测试结果基本是一致的。PL谱测试结果显示除了位于2.54eV和2.9eV的这两个峰外,在1.69eV出现了另一个新的发光峰。结合Mg掺杂GaN的特点并通过对样品PL谱中2.9eV峰和2.54eV峰的峰强比随退火温度变化的分析,认为位于2.9eV的发光峰是与MgGa-VN复合体(Dd)和Mg的浅受主形成的深施主-浅受主对之间跃迁相关的辐射复合,并据此分析认为位于1.69eV的发光峰可能是基于MgGa-VN复合体深施主能级(Dd)和VGa复合体相关的深受主能级(Ad)之间的辐射复合。(4)研究了离子注入导致的GaN表面损伤及不同退火温度下损伤的修复。借助AFM对离子注入导致的GaN表面损伤及退火修复进行了分析,表明因为GaN表面在高温下的热分解,限制了通过采用更高的热退火温度对样品进行有效的损伤修复。研究也表明采用热靶注入是一种降低离子注入损伤的有效方法。通过对Raman谱中A1(LO)和E 2high峰的峰形及半峰宽随退火温度演进的研究,认为离子注入引起的晶格损伤的修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当退火温度不高于800℃时,离子注入样品开始出现再结晶,由离子注入引起的晶格损伤开始得到修复,随着退火温度从800℃逐步升高到900℃,晶格损伤得到进一步的修复并且离子注入产生的缺陷也逐步减少。当退火温度升高至900℃以上后,GaN外延层的表面开始分解。从晶格修复和铁磁特性两方面同时考虑,认为最佳的离子注入后样品快速热退火处理的温度应控制在800℃至900℃之间。(5)研究了Mn离子注入非故意掺杂GaN样品的磁学特性和电学特性。对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磁化特性和磁滞回线的测试表明,经过800℃退火处理后的样品获得了最高的磁化强度,而且室温下样品依然表现出清晰的磁滞回线,表明材料具有室温铁磁特性。分析认为样品的铁磁特性主要来源于(Ga,Mn)N,而GaxMny相一方面由于Ga空位的形成,能够引起参与调节铁磁相互作用的空穴浓度的增加;另外GaxMny相也增强了样品的铁磁性。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制备的材料的居里温度高于室温,测试表明样品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明显分为两部分。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前面做出的(Ga,Mn)N和GaxMny相对材料铁磁性的贡献的推理。样品的C-V测试和霍尔测试表明离子注入引入的缺陷一方面对载流子的浓度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载流子的迁移率。降低离子注入产生的缺陷,减小缺陷对稀磁半导体特性的影响是一项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6)研究了Mn离子注入Mg掺杂GaN样品的磁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磁学特性测试结果表现出与Mn离子注入非故意掺杂GaN样品相似的结果,样品在800℃退火后获得了最高的磁化强度并显示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磁化强度明显高于Mn离子注入非故意掺杂GaN样品。样品的M-T曲线的变化趋势虽然也分为两部分,但和Mn离子注入非故意掺杂GaN样品比较这两部分曲线斜率的变化明显变小。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Mg掺杂GaN样品的高空穴浓度确保了(Ga,Mn)N对样品铁磁特性的主导作用。由于使用的Mg掺杂GaN外延片只是在700℃进行了弱激活处理,所以进行退火处理时会对掺杂的Mg离子产生二次激活,因此样品经过800℃、900℃退火处理后,载流子浓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当退火温度高于900℃后,样品表面分解产生的N空位引入的电子,使得空穴的浓度有所降低。电学测试数据的变化趋势也基本反映了Mn离子注入Mg掺杂GaN样品的这一特点。
其他文献
在堆积覆盖层为主的西部山区,堆积层滑坡成为其主要的灾害形式,因此,对堆积层滑坡的稳定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某堆积层滑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重状态
光开关在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从环氧基紫外负型光刻胶SU-8 2005这种聚合物材料(以下简称SU-8)出发,分别设计制作了热光开关和电光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以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为自由基引发剂,使没食子酸与海藻酸钠接枝,赋予海藻酸钠抗氧化性、抑菌性等新的特性。结果表明:当添加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5.54mmol(摩尔比3.51.0)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冷轧金属薄板在汽车、家电、建筑、装饰等行业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于薄板的冲压成型性能和外观涂镀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轧制金属薄板的轧辊表面进行毛化,经过轧制过程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空时编码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无线通信信道中的多径,从而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文中在空时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了一
1问题的由来铁的燃烧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重要实验,但也是成功率不高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如果使用普通的细钢丝(一般取自破旧的石棉网、自行车闸线、铁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