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推拿抑制NLRP3诱导的细胞焦亡改善脑瘫认知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它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常常发生在出生前后一个月内,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大多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伴有认知障碍等。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二胎政策的放宽,婴幼儿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脑瘫已成为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它一方面危害婴幼儿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认为,脑瘫的发生是由产前、产中和产后多种因素导致,其中缺血缺氧、感染与炎症、早产/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黄疸等是主要的高危因素。脑瘫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脑白质的损伤,并常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在缺血缺氧、感染及炎症等因素引发脑瘫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另一方面由于血脑屏障的损伤导致外周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这些机体的固有免疫细胞会产生炎症反应。而脑瘫后损伤的脑细胞表面存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可以被免疫细胞(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进而启动免疫应答。NOD样受体家族(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NLR)是模式识别受体中的一种,其中NLRP3是近年来NLRs家族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分子。当NLRP3被激活后通过与衔接蛋白ASC(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和募集pro-caspase-1形成NLRP3炎症复合体,启动细胞焦亡(Pyroptosis)。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Caspase的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通过剪切无活性的pro-caspase-1成为有活性的Caspase-1,进而激活gasdermin D(GSDMD)并促使IL-1β和IL-18的生成,最终引发细胞膨胀、破裂和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形成局部炎症。因此,细胞焦亡属于细胞炎症坏死,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出血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本研究通过复制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动物模型,观察细胞焦亡在脑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幼鼠给予脊柱推拿干预,观察脊柱推拿对脑瘫幼鼠的学习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并从细胞焦亡的角度探讨脊柱推拿对于脑瘫后认知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在脑瘫动物模型上给予脊柱推拿,观察推拿通过抑制脑瘫幼鼠海马中的NLRP3表达及其诱导的细胞焦亡改善脑瘫幼鼠的认知功能损伤。研究方法:30只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和推拿组(Tuina group),每组10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于出生后第7天结扎并凝断左侧颈总动脉,并于术后给予2.5小时的低氧(8%的O2和92%的N2)处理,假手术组幼鼠于出生后第7天仅给予颈部切口和左侧颈总动脉的分离。所有幼鼠在术后均送回母鼠喂养。推拿组幼鼠从术后第2天开始至出生后第49天每天给予脊柱推拿,每天推拿1次。各组幼鼠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至出生后第49天每两天称重一次;出生后第40天至第43天进行平衡木实验检测;出生后第44天至第45天进行明暗箱实验检测;出生后第46天至第50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所有实验幼鼠于出生后第50天进行取材,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幼鼠海马中NLRP3的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NLRP3、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在出生后第7、9、11、13、15、25天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均为p<0.05),出生后第27、31、33、35、37、39、41、43、45、47、49天模型组幼鼠的体重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均为p<0.05),而推拿组幼鼠的体重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均为p<0.05),但是推拿组幼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相应时间点均为p>0.05)。2.在平衡木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分别是(5.10±0.99)秒、(21.80±15.32)秒和(7.22±3.22)秒,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幼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幼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减少(p<0.05),而假手术组和推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幼鼠在通过平衡木的过程中后肢打滑次数分别是(0.10±0.32)次、(3.00±1.25)次和(1.50±1.08)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通过平衡木后肢打滑次数均显著增加(两组的p值均为p<0.05),但推拿组幼鼠的后肢打滑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在明暗箱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进入暗箱的次数分别是(0.90±0.88)次、(6.10±1.66)次和(3.40±1.71)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进入暗箱次数显著升高(两组的p值均为p<0.05),但推拿组幼鼠进入暗箱次数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三组幼鼠第一次进入暗箱的潜伏期分别是(133.10±43.16)秒、(29.30±14.87)秒和(58.50±24.04)秒,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的潜伏期显著缩短(两组的p值均为p<0.05),而模型组和推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找到平台潜伏期分别是(6.38±2.55)秒、(34.17±10.16)秒和(17.82±3.65)秒,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的潜伏期显著升高(两组的p值均为p<0.05),但推拿组幼鼠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三组幼鼠滞留于小平台所在象限的滞留时间百分比分别是(63.46±12.51)%、(30.27±15.24)%和(43.41±9.2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的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两组的p值均为p<0.05),但推拿组幼鼠的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LRP3的表达,结果显示NLRP3主要表达与细胞胞浆中。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NLRP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幼鼠海马中NLRP3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推拿组(两组的p值均为p<0.05),推拿组幼鼠海马中NLRP3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推拿组幼鼠海马中NLRP3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6.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幼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海马中Caspase-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两组的p值均为p<0.05),模型组和推拿组相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具有活性的cleaved-Caspase-1在三组幼鼠的海马组织中表达量与Caspase-1不同,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海马中cleaved-Caspase-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两组的p值均为p<0.05),但推拿组的cleaved-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7.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海马中GSDMD、IL-1β和IL-18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后呈现相同的变化,即模型组和推拿组幼鼠海马中GSDMD、IL-1β和IL-1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两组的p值均为p<0.05),但推拿组GSDMD、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又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研究结论:1.脊柱推拿可以明显改善脑瘫幼鼠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脑瘫幼鼠运动平衡能力的恢复。2.脊柱推拿可以明显改善脑瘫幼鼠的认知功能。3.脑瘫幼鼠经过脊柱推拿干预后,海马中NLRP3的表达下调,并导致脑瘫后海马中的细胞焦亡受到抑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并利用数据挖掘探索百癣夏塔热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入治疗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每组各31例。治疗组A口服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NB-UVB光疗,对照组B口服百癣夏塔热胶囊,对照组C使用NB-UVB光疗,疗程为6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D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学对昆明地区AECOPD患者呼吸道微生态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微生态构成差异,为AECOPD中医证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地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湿瘀肺证AECOPD患者37例及正常家属25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上、下呼吸道样本中细菌16S rDNA的V3-V
目的:探讨四因方治疗中风病对NF-KB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研究随机将54只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观察不同时间点老鼠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查NF-KB在各组各时间的表达情况。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患者72例,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法与常规针刺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方面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法的临床疗效价值,探索研究针灸治疗颈椎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6例。实验组针刺取穴:颈夹脊、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外关穴、后溪穴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为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方法按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诊断为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运用“小醒脑”针刺法结合温针灸,而对照组采用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眩晕气血亏虚证的针刺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HAPA模型(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基于HAPA模型的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焦虑和动态平衡功能步态的影响。研究从社会行为认知方面探索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改变,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临床促进患者更优、更快康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择时穴位按摩对老年眩晕(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临床症状的护理干预效果,以提供给患者一种具备中医特色的时间护理服务,以期为老年眩晕(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和后期的临床护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昆明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且西医诊断为Ⅰ级或Ⅱ级高血压者;
目的:观察加味消银1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记录药物干预前后患者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WC、SBP、DBP、TC、TG、HDL-C、FPG、2h PG、UA、IL-22、Wnt5a,并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体现加味消银1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药用价值。方法: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加味消银1号方治疗组36例和消银颗粒对
彝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传统用于保肝,其效用物质基础为獐牙菜苦苷,但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性,极易发生分解和转化,导致其发挥保肝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明确,转化规律不清晰。本论文主要对獐牙菜苦苷的热转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中压硅胶柱(ODS)、Sephadex LH-20凝胶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鉴定
【目的】本课题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通过观察纯火麻仁汁(pure Cannabis sativa L.juice,CSJ)对模型动物体重、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明确其降脂作用;通过观察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含量和肝脏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