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MRI评估VX2兔恶性骨肿瘤放疗后骨膜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ongb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参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兔VX2恶性骨肿瘤放疗后早期骨膜肿瘤浸润区、移行区及增厚水肿区之间的定量参数差异,探讨DCE-MRI在评价恶性骨肿瘤放疗后早期骨膜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兔VX2恶性骨肿瘤模型30只,两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局部放射治疗(10Gy/1次)并分别于放疗前1天和放疗3天后行DCE-MRI扫描,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并于实验组同期行DCE-MRI扫描。于放疗3天后扫描结束时采集肿瘤标本,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大体标本及HE染色标本中骨膜异常区域,将骨膜异常区域划分为肿瘤浸润区、移行区及骨膜增厚水肿区,并将其与MRI影像图像对应,分别在各区域勾画感兴趣区,通过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生成各感兴趣区的参数:组织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转运常数(Kep)、组织细胞外血管外容积分数(Ve)及对比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 AU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放疗后早期不同区域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计算DCE-MRI定量参数对于区分恶性骨肿瘤放疗后骨膜异常不同区域的准确性,探讨各参数变化与MVD计数、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后骨膜肿瘤浸润区、移行区的MVD计数、VEGF表达:实验组放疗后骨膜肿瘤浸润区及移行区的MVD计数分别为22.89±2.05、15.72±1.81,对照组实验后同期MVD计数分别为34.88±4.19、25.71±2.86,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疗后骨膜肿瘤浸润区及移行区的VEGF表达结果分别为4.25±0.54、3.26±0.40,对照组实验后同期VEGF表达结果分别为6.23±0.79、4.53±0.42,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骨膜异常不同区域治疗前后DCE-MRI定量参数比较:实验组骨膜肿瘤浸润区放疗后Ktrans值较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行区放疗后Ktrans、i AUC值较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膜增厚水肿区Ktrans、Kep、Ve、i AUC放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膜肿瘤浸润区、移行区放疗后同期Ktrans、Kep、i AUC值均较前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膜增厚水肿区Ktrans、Kep、Ve、i AUC放疗前后同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浸润区、移行区Ktrans、Kep、i AU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放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骨膜不同区域DCE-MRI定量参数诊断效能比较:在实验组放疗后与对照组同期骨膜肿瘤浸润区的各项指标比较中,Ktrans诊断效能最高,阈值为0.398,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73.70%。实验组放疗后及对照组同期骨膜肿瘤移行区的各项指标比较中,Ktrans值诊断效能最高,阈值为0.214,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6.30%。(4)实验组及对照组不同骨膜异常区域间DCE-MRI定量参数比较:实验组放疗前和放疗后骨膜肿瘤浸润区、移行区、骨膜增厚水肿区三组间Ktrans、Kep、Ve、i AU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疗前同期和放疗后同期骨膜肿瘤浸润区、移行区、骨膜增厚水肿区三组间Ktrans、Kep、Ve、i AU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放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DCE-MRI定量参数与MVD计数、VEGF表达相关性:实验组放疗后骨膜肿瘤浸润区MVD计数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959,P<0.05;r=0.713,P<0.05);VEGF表达程度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846,P<0.05;r=0.611,P<0.05)。实验组放疗后骨膜肿瘤移行区MVD计数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897,P<0.05;r=0.703,P<0.05);VEGF表达程度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818,P<0.05;r=0.564,P<0.05)。对照组放疗后同期骨膜肿瘤浸润区MVD计数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895,P<0.05;r=0.893,P<0.05);VEGF表达程度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870,P<0.05;r=0.872,P<0.05)。对照组放疗后同期骨膜肿瘤移行区MVD计数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650,P<0.05;r=0.542,P<0.05);VEGF表达程度与Ktrans、Kep值呈正相关(r=0.843,P<0.05;r=0.780,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与VX2恶性骨肿瘤MVD计数、VEGF表达呈正相关,其数值可以区分恶性骨肿瘤骨膜改变不同区域并可反映骨膜内部肿瘤微血管密度变化,从而对恶性骨肿瘤放疗后早期骨膜改变进行量化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T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G-NET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3年1月
目的: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治疗几乎一直是除北美外全球Graves病(Graves’disease,GD)的首选治疗方式,但ATD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停药后的高复发率。本研究评估ATD治疗后GD复发的临床预测因素,寻求恰当的时机停止药物治疗,减少复发。方法:本研究已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件号:QYFYWZLL26351。收集了2016年1月-
目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进行性认知下降、海马萎缩及病理蛋白的异常蓄积为其显著特征。研究发现,抑郁症与AD之间存在广泛联系。轻度或阈下抑郁可能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有关。亚临床抑郁(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SSD)作为抑郁症的特殊类型,在老年人中极为常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消化道菌群的改变有关。TRPV1、TRPV2受体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中的一员,在伤害感受中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脏敏感性。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胃黏膜TRPV1、TRPV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人尿源性干细胞来源外泌体(USCs-exos)对髓核细胞(NPCs)干预后,对压力诱导条件下NPCs凋亡、椎间盘退变(IDD)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索。方法:从健康成人尿液中获取人尿源性干细胞(USCs),应用倒置显微镜、三系分化实验、流式细胞分析对所获取细胞进行鉴定;使用透射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WB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并观察NPCs对外泌体的摄取。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
目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CMV可导致健康人群潜在感染,并对胎儿生长发育构成威胁,造成新生儿先天性感染。为设计新型合成型HCMV疫苗,需要了解B、T细胞抗原表位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具有免疫激活功能的抗原表位,在体内和体外水平上验证其具有协助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的能力,为开发疫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内chemerin的表达调控中性粒细胞浸润、功能促进口腔鳞癌演进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方法探讨中性粒细胞浸润与chemerin表达之间的关系,分析chemerin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密度以及二者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蛋白质印迹法(wes
目的:探究靶向NLRP3的miRNA在内皮细胞中的功能和机制,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策略。方法:(1)使用四个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scan,miRanda,miRWalk,miRmap)通过综合评估网站预测分数,miRNA保守性及与心血管炎症的相关性,筛选出4个靶向NLRP3的潜在miRNAs,即miR-302c-3p、miR-490-5p、miR-421和miR-876-5p。(2
目的运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uencing,RNA-seq)和染色质开放性测序技术(Assay for Targeting Accessible-Chromatin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研究心肌肥大后基因表达谱以及染色质开放性的变化。方法将C57小鼠分为两组,通过分别腹腔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对肝脏胆管上皮细胞(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BEC)进行攻击而产生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PBC患者的血液和肝脏中,NK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PBC患者的肝脏NK细胞对自身BEC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为此,本研究拟探索NK细胞及其表型在PBC启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