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单体与硅烷的化学交互对二硅酸锂陶瓷粘接的影响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二硅酸锂陶瓷因优越的美学性能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粘接效果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玻璃陶瓷的一种,传统的粘接方式是氢氟酸酸蚀获得粗化的表面,联合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形成化学结合,硅烷成为玻璃陶瓷粘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多目的粘接产品的发明,添加多种含或不含有硅烷的功能性单体成分,虽然操作简便且降低了技术敏感性,但应用该种产品时是否需要额外应用硅烷,仍然存在争议,多目的粘接产品中多种功能性单体成分是否存在相互拮抗或促进作用,及其对于粘接效果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系统性评价磷酸酯单体与硅烷的化学交互作用对二硅酸锂陶瓷粘接效果的影响。实验方法通过量子化学方法构建氧化硅、硅烷γ-MPS和磷酸酯单体10-MDP的分子模型,并对氧化硅和硅烷反应、硅烷和10-MDP反应以及硅烷脱水自缩合反应分别进行热力学计算。选取两种通用粘接剂(SU和AU组)、两种自粘接树脂水门汀(CSL和RXU组),以一种传统树脂水门汀(Ctr组)作为对照,并对各组额外应用硅烷偶联剂(SiSU、SiAU、SiCSL、SiRXU和SiCtr组),制备二硅酸锂陶瓷/树脂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结构的剪切粘接试件(n=30),一半试件37℃水储24小时,另一半试件进行“20000次冷热循环后37℃水储90天”老化处理,测试剪切粘接强度(SBS)。制备应用硅烷、含及不含有硅烷的两种通用粘接剂处理后的二硅酸锂瓷粉进行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与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实验结果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氧化硅与硅烷之间形成硅氧烷,然而酸性条件下γ-MPS的自缩合、γ-MPS与10-MDP的反应消耗了硅醇。SBS结果表明两种通用粘接剂和两种自粘接树脂水门汀与单独使用硅烷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预先硅烷化处理能够提高通用粘接剂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与二硅酸锂的粘接效果,但老化处理降低了大多数组的粘接强度。XPS和FTIR支持了氧化硅与硅烷、含或不含硅烷的两种通用粘接剂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氧硅键。实验结论1.硅烷提高二硅酸锂陶瓷的粘接源于硅烷与氧化硅反应形成Si-O-Si键,这种化学反应受p H条件的限制;2.硅烷在酸环境下能够脱水发生自身缩合或与磷酸酯单体10-MDP发生缩合,从而降低粘接强度,不过预先硅烷化不受这种化学反应的影响;3.通用粘接剂或自粘接树脂水门汀产品至少能够提供与单独应用硅烷类似的提高二硅酸锂陶瓷与树脂粘接的效果,这种作用基于硅烷的作用;预先硅烷化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通用粘接剂或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对粘接的增强作用。
其他文献
A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A)是一种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同源三聚体糖蛋白,能够介导多种配体进行内移。有关SR-A内移的调控机制目前尚所知甚少,一般认为其胞浆域部分不含引导内移的信号序列,只有几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但后者似乎不能完全介导受体的内移,为深入探讨A类清道夫受体胞浆域在介导受体内移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含有SR-A cDNA质粒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
本书作者马丁·林斯特龙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提要》是两位作者在认真研读《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后合作写成的。文章浓缩了原著的精华,对其中的案例、观点、叙述、解释和分析进行了提炼。认真阅读《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一书,无论是对于提高教师的施教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核细胞内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通过ATP依赖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proteosome pathway,UPP)降解的。UPP由一系列的蛋白质组成,包括泛素、泛素连接酶、去泛素化酶以及蛋白酶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细胞膜上,能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变性、变构或错误翻译的蛋白以及各种调节蛋白等,因而在细胞周期的控制、免疫应答、胁迫反应和细胞程序
EPPIN(SPINLW1;Gene ID:57119)基因是一种在附睾和睾丸组织中特异性双表达并编码含胱氨酸残基丰富的蛋白质的单拷贝基因。其基因结构中含有KUNITZE和WAP两种特点的基因类型,有含四个二硫腱为核心的类似于蛋白激酶抑制剂样结构为特点的基因序列。本研究用六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表明排精后的精浆中和在精子表面,精子表面的EPPIN结合来自于精囊的凝胶蛋白SEMENOGELIN1:1)用抗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状况如何,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群体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还关系着政治体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更直接影响着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20年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是一堂鲜活深刻难忘的思政课,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深受教育,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极大地加深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 7,HHV-7)是1990年首先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嗜淋巴细胞疱疹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初次感染多发生在幼儿时期,且病毒在体内可长期持续存在。HHV-7在临床上可能与婴幼儿急疹、玫瑰糠疹及肾脏移植后的巨细胞病毒综合征等有关。 HHV-7与HHV-6同属β-疱疹病毒亚科,两者DNA序列同源性可达到60%
建筑用高强钢应用广泛,生产流程相对较为成熟,但单道次压下率普遍不高。为寻求提高道次压下率是否可以成为工艺突破口,本文分别采用不同压下率对钢板进行轧制,对比分析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小压下率钢板心部性能与边部性能差别较大,边部拉伸性能、冲击性能较好,心部较差,且大压下率钢板心部性能与边部性能差别较小,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基本保持一致,大压下率钢板整体力学性能较小压下率钢板更好;小压下率钢板边部到心部
缺氧是临床常见病理现象,可导致多种缺氧性疾病,涉及呼吸、神经、心血管等诸多领域。由于脑组织储能少、耗氧量大,极易产生缺氧性损伤。因此,缺氧时的脑保护,是神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脑组织缺氧后,其细胞内ATP生成不足、酸中毒、细胞膜离子转运障碍、膜电位改变等,使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及受体表达异常,这些功能蛋白的异常,影响了突触传递,导致脑细胞功能和结构改变。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递质系统。脑细胞维持正
目的:头颈深部淋巴水肿及其所致功能障碍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缺乏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水肿评估方法及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本研究初步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淋巴水肿的核磁共振评估和放疗后患者头颈深部淋巴水肿与远期吞咽功能、咽缩肌剂量的关系,以期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后淋巴水肿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2015年初治鼻咽癌患者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治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起自胃黏膜上皮,是全球第五位最常见的癌症,位于全球领域致死性恶性肿瘤第二,且60%以上的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因胃癌治疗方法较为丰富,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较前有所改善,但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肿瘤的进展,从部分研究可知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