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进行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体育事业也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这种变化和发展,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体育邻域均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现。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趋势下,纵观国内外竞技体育和业余体育的发展变化,四川省篮球正处在历史的发展关键期。作为人口大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来临,社会、经济、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以成都、绵阳、攀枝花等一大批城市为代表的四川地区,在物质生活逐步殷实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我省有着充实的群众基础和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坚实的人才储备,业余篮球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佳的发展时期。四川省青少年业余篮球的稳健发展,将横向带动整个群众基层体育的蓬勃开展,满足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指导体育市场化建设的进程;纵向为四川省竞技篮球选拔、培育和输送优秀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提高四川省竞技篮球水平。本文在前人研究、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参加2011年四川省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全省多所篮球传统学校、2010年全国“耐克杯”篮球联赛及成都市各民办训练营的学员及其家长、教练员、管理人员和领导为调查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篮球运动在四川省普受欢迎,群众基础好,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基数大。尤其是在省会成都,业余篮球在社会、教育、体育各系统中蓬勃开展,这是四川省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的优势所在。2、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这对篮球业余训练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教练员的自我满意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问题上;因此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影响了四川省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的健康发展。3、“体教结合”的模式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学训”矛盾有了一定范围的缓和,但是还不能完全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社会系统对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的参与度不高,体育部门缺少和落实相关引导社会资源的政策。4、影响四川省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的因素主要有管理体制政策相对落后与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矛盾、应试教育体制与业余训练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青少年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市场体制训练模式尚未建立与市场需求大之间的矛盾、教练员管理制度与训练要求之间的矛盾、竞赛制度与训练系统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