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交界农村地区信仰基督教女性的婚育意愿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han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基督教在我国农村恢复传播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信教群众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在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人群特征也从早期的“老年人口多、妇女多、文化程度低”转为“受教育程度较高、青年妇女居多”,并且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由于女性是生育的直接承担者,因此,她们在婚育上的看法、观点将影响到生育决策和实际生育行为。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苏鲁交界农村地区信教女性的婚育意愿开展研究,以期得出有价值的成果,为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经过三个月的实地考察,及对已婚育龄信教女性的深入访谈和调查问卷资料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农村信教女性择偶的首要标准为信仰一致的男性,但由于农村信教人群性别——年龄结构的失衡,使信教女性择偶时遇到困难,客观上促进了信教女性的晚婚晚育。二是农村年轻信教女性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改变,从传宗接代、多生多育、重男轻女转向少生或不育、重男不轻女,但由于未掌握生育决策权,在外界压力下仍然追求生育男孩。三是年轻信教女性在不符合本地人口政策规定的情形下怀孕,并坚持宗教信仰而拒绝做引产手术,从而与人口计生部门产生矛盾,给人口计生部门的服务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四是人口计生部门应加强与教会的沟通协调,利用教会的力量宣传新型生育文化,在管理中实施分类指导,并为信教女性提供更为细化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降低她们非意愿性怀孕的机率。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剧烈变动的转型期,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新旧社会体制之间的冲突、各方利益群体的分化,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又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作土地所需的劳动人口愈来愈少;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的日益减少,愈来愈多的农村劳动人口处于闲置状态。城乡的二元结构及城市的超饱和度,使过度剩
本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做了较有深度的探讨。通过对河南省中部某地区中小学校中的251名在职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近年来,随着住房市场化不断发展和城市房价的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城市贫困人群陷入到住房困难中,为保障贫困人群的住房问题,城市保障房政策适时推出,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投入建设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