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套管式土壤源热泵运行与地温恢复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寒地区建筑供暖能耗巨大,建筑节能是减少能源浪费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严寒地区浅层地热能储量丰富、可开采的价值大。利用热泵技术对浅层地热能开采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地下取热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存在着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率较低、土壤的冷堆积严重等问题。本课题依托哈尔滨市农科院温室供暖的实际工程对寒区土壤源热泵存在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先现场的钻井勘探,对热源井进行岩性分析、含水层分析以及原始温度测定;其次,对现有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改进;进而,总结了严寒地区套管式热源井钻探深度的计算方法;然后,建立监测系统通过实验方法对寒区土壤源热泵的运行以及土壤温度的恢复进行研究;最后,对土壤源热泵、电锅炉以及燃气锅炉等3种温室供暖系统进行节能性分析、环保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套管式换热器外壁管0-50m段和芯管做保温处理能够大大提高取热量。实验证明外进内出循环方式的平均单位管长取热量和出水温度均高于内进外出,外进内出循环方式更适合寒区土壤源热泵运行。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4m3/h循环流量取热量最大,较为合理。通过全周期性间歇运行实验可知,经历6个月恢复期土壤温度基本实现自然恢复,平均机组COP为3.5,平均系统COP为2.6。分析长周期间歇运行实验可知,含水层对土壤温度恢复作用明显,机组连续运行时间应控制在6h以内有利保持高能效运行,机组停机恢复时间保持在6h左右可恢复至较高温度。对于按启停比间歇运行实验,启停比越小COP越大。对比按需求间歇运行实验可知,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平均机组COP相对于连续运行8h工况下机组COP分别提高了 5.2%、8.1%、10.7%,平均单位管长取热量比连续运行8h工况分别提高了 5.2%、9.2%、12.2%。对于自动控制间歇运行实验,自动控制间歇运行平均机组COP比连续运行平均机组COP提高了 11.9%,平均系统COP提高了 14.3%。对于土壤源热泵的可行性分析,土壤源热泵节能性最好,运行过程中实现零排放。虽然土壤源热泵初投资最高,但是费用年值最低的,长远使用土壤源热泵对于温室供暖综合效果最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土壤源热泵在严寒地区运行的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对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速度可以比喻成离弦之箭,它不仅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也给语言学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简单的学习方法。众所周知,
研究背景: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大小约19-25nt,调节细胞的各种基本生物学过程。它调节基因表达主要是通过结合3’非编码区(UTR),导致miRNA降解或翻译受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cies equi,S.equi)引起的马属动物急性发热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头部和颈部淋巴结肿胀为主要特征,对幼驹危害较大
电力工业是关乎国家经济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能源产业,电力网络的建设更是整个国家生产与生活的脉络所在。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电力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已纳入了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发展规划,特高压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电力物资材料及设备的需求呈现了巨大的缺口。电网建设的物资通常由物资部门采购后,运至到电力企业的仓库进行物资的调拨。电网物资仓库能够为电力项目的建设和生产提供物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具有环保、节能、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燃烧被控对象存在非线性、大时延、强
目的探讨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孕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胎盘功能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双阳性且血清HBVDNA定量值≥×107copies/ml的孕妇120例,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胃癌裸鼠移植瘤LIMK1、uPA表达的影响,及LIMK1与uP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对各组瘤体组织形态结构进行观察;qPCR检测罗格列酮灌胃组、生理盐水灌胃
目的:研究参黄洗液对大鼠痔术后创面血清IL-8及TNF-α的干预作用,探讨参黄洗液促痔术后创面的部分免疫学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玄痔科熏
目的探讨FOXM1(Fork head box M1,转录因子叉头框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qRT-PCR)、免疫组化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远癌结直肠组织中FOXM1基
本篇实践报告笔者以在校期间的一次日汉同声传译实践——佐藤弘夫教授的一次题为《国民国家的形成和死者的记忆》(日语名为「国民国家の形成と死者の記憶」)的专题发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