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使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 MM)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位居血液肿瘤第2位,仅次于非何杰金淋巴瘤。尽管免疫调节剂与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极大地改善了MM预后,但是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出现疾病难治与复发,至今仍属不可治愈性疾病。作为核心药物的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已被广泛用于诱导、巩固、挽救与维持治疗等阶段。然而,BTZ的持续应用导致继发性耐药发生。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Aspirin,ASA)在人结肠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抗癌与肿瘤预防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ASA在体外实验与荷MM小鼠体内是否具有抗癌作用,并探讨ASA抗骨髓瘤效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ASA与BTZ在MM细胞系中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为ASA临床应用治疗MM及增强BTZ疗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CCK-8与PI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ASA(0、2.5、5.0、10.0mmol/L)对地塞米松敏感与耐药MM细胞系(MM1.S与RPMI-8226)的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ASA对MM细胞的抗癌效应。2、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比色法与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ASA对MM细胞系凋亡率、Caspase-3、-8、-9活性与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ASA对MM细胞的促凋亡作用。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A对MM细胞系Bcl-2、Bax与VEGF的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SA在MM细胞中的抗癌机制。4、通过建立人MM细胞移植瘤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观察ASA对荷瘤小鼠生存期与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ASA在体内的抗骨髓瘤作用。5、采用CCK-8方法与Annexin V-FITC/PI染色方法,通过检测ASA(2.5mmol/L)联合BTZ(10nmol/L)对MM1.S与RPMI-8226的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ASA与BTZ在MM细胞中的药物相互作用。6、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A、BTZ、ASA联合BTZ分别处理MM细胞系后Akt磷酸化与Survivin蛋白水平,探讨ASA对BTZ抗骨髓瘤作用的增敏机制。结果:1、ASA对MM1.S细胞与RPMI-8226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2.5~10m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在24~72h内,ASA对MM1.S细胞与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2、在2.5~10mmol/L范围内,ASA以剂量依赖性诱导MM1.S与RPMI-8226细胞凋亡。2.5~5mmol/LASA对MM1.S细胞的凋亡诱导率高于RPMI-8226细胞,但10mmol/LASA对两种细胞的凋亡诱导率相同。3、ASA处理MM1.S与RPMI-8226细胞后,G1期细胞比例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而S期细胞比率相应地降低。4、ASA处理MM1.S与RPMI-8226细胞后,Caspase-3活性均以浓度依赖性升高,同时伴随Caspase-8与Caspase-9活性的明显升高。5、在2.5~10mmol/L范围内,ASA促进MM1.S与RPMI-8226细胞的PARP蛋白(116KD)裂解,且呈剂量依赖性。6、在MM1.S细胞与RPMI-8226细胞中,ASA以浓度依赖性下调Bcl-2与VEGF mRNA与蛋白表达,而Bax mRNA与蛋白则呈浓度依赖性上调。7、通过对NOD/SCID小鼠分别皮下接种MM1.S与RPMI-8226细胞(1×107个/只),成功地建立了荷骨髓瘤移植瘤小鼠动物模型,瑞氏染色与H-E染色显示为典型的骨髓瘤细胞,总成瘤率为71.88%(23/32)。8、与PBS对照组相比,ASA处理明显抑制了荷MM细胞系(MM1.S细胞与RPMI-8226细胞)移植瘤小鼠的肿瘤生长。9、与PBS对照组相比,ASA处理显著延长了荷MM细胞系(MM1.S细胞与RPMI-8226细胞)移植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37.5d vs21d,p=0.035;35.5dvs21d,p=0.035)。10、ASA与BTZ联合组以时间依赖性抑制MM1.S与RPMI-8226细胞的增殖活性,且明显高于ASA或BTZ单药组。进一步分析ASA与BTZ的相互作用,发现二者在抑制MM细胞增殖中呈相加作用。11、在MM1.S与RPMI-8226细胞中,ASA与BTZ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ASA单药组及BTZ单药组。12、ASA单药可抑制MM细胞Akt-Thr308磷酸化;而BTZ单药诱导MM细胞Akt-Thr308磷酸化。但ASA与BTZ联合组则几乎完全抑制MM细胞Akt-Thr308磷酸化。13、ASA单药与BTZ单药抑制MM细胞的Akt-Ser473磷酸化。然而,与ASA或BTZ单药相比,ASA与BTZ联合组显著抑制Akt-Ser473磷酸化。14、ASA单药下调MM细胞Survivin蛋白水平;而BTZ单药则上调MM细胞Survivin表达。ASA与BTZ联合组较ASA单药更显著抑制MM细胞Survivin蛋白水平。结论:1、ASA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的作用。2、ASA通过线粒体与死亡受体两条途径诱导MM细胞凋亡。3、ASA的抗MM作用不依赖于地塞米松的敏感性。4、ASA诱导骨髓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5、ASA通过下调MM细胞Bcl-2与VEGF及上调Bax表达而起抗癌作用。6、ASA对硼替佐米的抗骨髓瘤效应具有增强作用。7、ASA通过抑制硼替佐米诱导的Akt磷酸化发挥化疗增敏作用。8、ASA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发挥对硼替佐米的抗骨髓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