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患者免疫组化指标联合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肺癌基因突变检测费用高、耗时相对较长、病理取材相对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基因检测送检率低的问题,本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TTF-1、NapsinA、CK7、P63、P40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胸部CT影像特征、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为预测EGFR突变状态提供依据,为肺癌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的65例经病理科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基因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上述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情况、临床病理特征、CT影像特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腺癌中EGFR突变率52.63%(30/57),突变位点以19外显子和21外显子为主,两者突变共占80%,肺鳞癌中EGFR突变率12.50%;EGFR突变在女性中高于男性(P<0.05)、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P<0.05);长期居住地、年龄、TNM分期与EGFR突变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腺癌中,TTF-1阳性表达者的EGFR突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TTF-1预测EGFR突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26%,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60%;NapsinA阳性与阴性表达EGFR突变率分别为58%、22%.两者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CK7、P63、P40的表达与EGFR突变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TF-1阴性或TTF-1、NapsinA双阴性的肺腺癌患者中,无一例EGFR基因突变,但这些患者86%存在KRAS基因突变。4.在肺腺癌中,TTF-1阳性率为88%(50/57),NapsinA阳性率为84%(48/57),CK7 阳性率为 98%(56/57),P63 和 P40 阳性率分别为 4%(2/57)和 5%(3/57);在肺鳞癌中,P63阳性率为100%,P40阳性率为100%,CK7、TTF-1和NapsinA表达为0。5.含有毛刺征患者的EGFR突变率(65%)高于无毛刺征患者的突变率(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玻璃影、胸膜增厚征、分叶特征、肿瘤所处部位、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征、肿瘤直径的大小与EGRR突变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CEA在EGFR突变组的表达水平为13.15(3.98,36.44)ng/ml,高于野生组的表达水平4.42(1.39,12.20)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CYFR21-1、SCCA、CA125、CA-199、ProGRP、CA-153 的表达水平在EGFR突变组和野生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GFR突变多见于女性、非吸烟、腺癌患者,突变位点以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点突变为主,含有毛刺影像特征的患者更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者的CEA水平较无突变者高。2.免疫组化标记物TTF-1、NapsinA、CK7、P40、P63可以用来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肺腺癌患者中TTF-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显着相关,TTF-1阴性表达对EGFR突变有极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当免疫组化TTF-1阴性时,提示EGFR突变的可能性极低,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 的]本研究采用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MSE)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axillary Transverse Deficiency)患者,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治疗前后患者颊侧上颌宽度,上颌基骨宽度,第一磨牙腭尖宽度,腭中缝扩大量,MSE扩弓器扩大量,第一磨牙倾
[目 的]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治疗困难、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每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大量基因组测序也揭示了肝癌有着巨大异质性,从而导致了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寻找出更多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的分子靶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报道TKs4在其他肿瘤中广泛表达,且与癌症的进程有关,但TKs4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甚少,TKs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联合25G经睫状体扁平部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黄斑区不同层次血流密度(VD)变化情况,探究抗-VEGF药物联合PPV术治疗PDR-DME患者
[目的]探索UVA、UVB及蓝光诱导云南地区Ⅲ-Ⅳ型正常女性皮肤出现红斑反应及色素沉着的差异性,以期为日光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云南地区Ⅲ-Ⅳ型正常女性受试者32例,采用研究者全球评分量表(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 Scale,IGAS)对受试者不同光源不同剂量照射部位及未照射部位进行红斑及色素沉着评分,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a*值、L*值,并计算照射
[目 的]应用OCT、OCTA及RETevalTM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厚度和血流及功能变化,这些变化与其认知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方 法]观察性横断面研究。入组2020年7月到2021年4月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30只眼),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例(40只眼)。正常对照组为眼科招募的性别和年龄与认知障碍
[目 的]通过检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及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探讨sST2与NT-proBNP及心脏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血清NT-proBNP、sST2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NT-proBNP、sST2、心肌肌钙蛋白(cTnT)对心力衰竭预后的意义。[方 法]选取2018-2019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1例为对照组,慢性心衰急性
[目的]探讨使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ICU(EICU)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艾司洛尔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脓毒症标准治疗基础上使用艾司洛尔,起始剂量为25mg/h,每20分钟观察一次,根据心率动态调节剂量,每次以25mg/h作为增、
[目 的]从视网膜-小脑神经环路入手,探索视觉损伤对小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使用嗜神经病毒环路示踪的技术,对视网膜-小脑神经环路做了初步解析。通过视觉损伤模型,探讨视觉对小脑之间的神经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视觉损伤对小脑功能的影响。[方 法]使用220~250g健康雄性SD大鼠,在大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顺行跨多突触嗜神经病毒H8,研究视网膜到小脑深部核团的神经环路。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第3天、第4天、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1日)5年间确诊为SAP合并MODS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是否进行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分为CBP组(43例)及对照组(57例),CBP组根据结局分为CBP死亡组(14例)和CBP生存组(2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精准注射治疗部分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住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疼痛科的30例诊断为部分肩袖撕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RP注射治疗,均在超声引导下注射至损伤部位,总共注射1次,每侧注射5ml。随访观察8周,记录患者注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4周、8周的情况,分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