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可以说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大敌。它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具有极强破坏力的自然力。它会给社会带来许多灾难性的影响。因而人类一直在同各种自然灾害的顽强斗争中艰难的发展着自己。其中旱灾是自然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旱灾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在一定时期内降水少于某一量级,导致土壤严重缺水,地表水源枯竭,危及作物生长发育的气象灾害。抗战前夕,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发生了严重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次旱灾的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受灾人数多。本文首先全面探讨了这次旱灾发生并且不断加重的原因。由于这次旱灾的严重性,所以给当时四川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做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而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全国自上而下展开了对这次旱灾的救助。本文对救助制度、救助立法和救助任务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深入探讨了这次旱灾救助的全过程。本文最后从这次旱灾救助的不足出发,得出了对现代预防与救济旱灾的深刻启示与教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说地球上要消灭旱灾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危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以往发生的旱灾中,得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尽量把现代旱灾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绪论:这部分内容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分析了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1936-1937年四川大旱灾的概况及成因:本章阐述了旱灾的基本内容;1936-1937年旱灾的特点;此次旱灾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二章:1936-1937年四川大旱灾的影响:主要从旱灾导致粮食短缺和饮水困难;旱灾使社会秩序出现混乱;旱灾给四川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旱灾大大的影响了民食。第三章;灾荒救助制度:本章主要介绍了救灾制度和程序立法,以及此次旱灾中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立法;救灾的任务;救灾手段,分别用此次旱灾中实行的救灾任务和救灾手段为例。第四章:1936-1937年四川大旱灾对现代预防和救济旱灾的启示:分析此次预防旱灾中的不足,分析现代应该怎样更好的预防旱灾;阐述此次旱灾救济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并以此为借鉴,得出对于现代救济旱灾中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