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积指数反演精度对降水入渗量估算的影响 ——以胶东黄水河流域为例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的水动力平衡破坏是引发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黄水河流域位于海水入侵区,其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入渗量的精确估算对了解该区域地下水补给状况量和制定适当的生态环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叶面积指数作为水文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植物的蒸散发量,而以往水文模型中植被信息存在空间分辨率不足和时间间隔过长等问题,对降水入渗量的估算结果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本研究基于Landsat 8、环境一号卫星和高分一号卫星等遥感影像对黄水河流域的叶面积指数进行反演,分析了其叶面积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将其作为Wetspass水文模型的输入参数,估算了黄水河流域的月降水入渗量,比较了不同遥感源反演的叶面积指数对降水入渗量估算结果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水河流域的叶面积指数年内变化特征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夏季黄水河流域的叶面积指数在空间上的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叶面积指数较高区域和较低区域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林地和建筑用地。叶面积指数<3的区域面积占比随着坡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而>3的区域变化规律则呈相反趋势。叶面积指数和降水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由于蒸发影响,两者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份和8月份。2.1990~2009年黄水河流域叶面积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显著变化面积占全流域60.26%,极显著变化区域仅为0.02%,显著增加区域为15.74%,而显著减少区域为24.01%。海拔处于400~600 m时较海拔400 m以下区域平均叶面积指数升高较为迅速。1990~2009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与流域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一致。3.2016年月降水入渗量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从1月至7月整体上呈上升趋势,8~12月呈下降趋势。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全年降水入渗量排序为:林地>耕地>草地,降水入渗量最大值为8月份林地的64.83 mm,最小值为1月份草地的3.29 mm。通过不同数据源的对比,基于高分一号反演的叶面积指数估算降水入渗量低于Landsat 8,两者平均降水入渗量相差最大百分比42.57%,最小为26.66%,分别出现在1月和10月,而平均降水入渗量差值的最大值为6.46 mm,最小值为1.49 mm,分别出现在4月和1月。高分一号反演的流域叶面积指数均值在各月份均高于Landsat反演结果。叶面积指数通过作物系数直接影响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大小,当叶面积指数估算结果较高时,实际蒸发量估算值较大,其降水入渗量估算结果较低。
其他文献
教学中的例题是学习知识的关键点,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等特征.同时,它们也积极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新一轮高中课改也强调了注意教材的使用,因此例题的教学在实际课堂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例题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一个主要表现为缺少理论的指导.APOS理论也是为数不多的依据数学学科特点而建立的教学理论,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从两方面了解学
许多大型工程与科学计算中的问题最终都可转化为对大型稀疏线性系统的求解,比如流体力学、最优化问题等.广义极小残量方法是处理大型稀疏线性系统的最常用算法之一,具有收敛速度快且稳定的优点.求解大型稀疏线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然而,由于四元数矩阵的复杂结构,目前尚没有快速精确的方法来求解大型四元数稀疏线性系统.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基于四元数Krylov子空间类的方法来求解大型四元数稀疏线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能力,而归纳推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归纳推理纳入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逻辑推理素养中,目前对于逻辑推理素养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其中的归纳推理素养的相关研究突显不够。因此调查研究高中生数学归纳推理素养的现状,给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具有意义。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以及价值观念,提出数学归纳推理素养的
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数学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将数学史融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精神。HPM(History and Padagogy of Mathematics)主要研究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国际上的热点课题,它的相关研究已为数学史融入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的历史发展十分漫长,其中蕴含丰富的数学史。因此,本文研究基于HP
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城市用地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引导城市的科学发展,成为学术界及城市管理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因缺乏合理的定量分析工具,往往使其制定的规划政策所达到的城市管控效果十分有限。因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城市增长边界这一有效应用于控制城市无序增长的规划手段,并着手研究如何进
城市不透水(硬化地表)是反映城市建成区的重要指标参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城市与经济之间发生了不协调的发展趋势。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实时快速获取地表不透水信息,进而分析其动态扩张过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对于城市规划、分析评价、扩张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华东地区的七个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为主要研究区,基于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桥梁的健康测试与安全评估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不同工况移动车载作用下桥梁的变形及振动特性研究是桥梁健康状态监测的基础课题。论文通过理论、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对多跨桥梁在匀速行驶、刹车、跑车等几种典型工况车载作用下的变形及振动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以一相向运动双车载作用下的三跨桥梁为例,运用奇异函数及其微分积分法则
圆锥曲线模块作为解析几何的重要篇章,其内容较多,由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该模块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然而该模块学习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目前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对目前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教学进行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受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由六大部分组成,其中,数学建模素养就是六大素养之一。新课程改革,数学建模进入中学数学课程。本研究以方程为例,调查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水平,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先是系统研读大量研究资料,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被当地人们称为“生命线”,其主要水源来自高山冰川融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流域冰川加速消融改变了区域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湿地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和指示器,其产生与消失、扩张与萎缩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变化,并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