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食用菌加工废弃物对铜,锌和汞的生物吸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近年来,许多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生物吸附技术是处理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一项有效技术,最近几年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固定技术更是把废水处理提高到新的水平。本文用固定技术固定食用菌废弃物,研究吸附去除废水中普遍存的铜、锌和汞,得出以下结果。  1.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是提高香菇吸附能力的最佳固定材料  用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琼脂作为食用菌废弃物的固定材料。比较了三种材料的成球性、耐酸性、机械强度。以PVA、SA、氯化钙和菌粉浓度为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固定食用菌的最佳配方是8%PVA+1%SA+3%菌粉+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  2.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在pH为6时吸附量最大  在pH值1-6的变化过程中,随着pH值的增加,不同类型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铜,锌,汞的量逐渐增加。当pH值达到6时,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达到最大吸附量,其对Cu2+,Zn2+和Hg2+最大吸附量qm值分别为: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对铜,锌和汞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131,7.234和8.208 mg/g;固定毛木耳废弃物对铜,锌和汞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039,6.921和6.322 mg/g;固定杏鲍菇废弃物对铜,锌和汞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288,3.970和3.789 mg/g;固定平菇废弃物对铜,锌和汞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566,4.698和5.006 mg/g。  3.固定的食用菌废弃物动力学吸附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  (1)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对重金属离子Cu2+,Zn2+和Hg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分为快速、慢速两种扩散形式,在1 min~120 min内是一个快速吸附的过程;120min~180min进入缓慢扩散阶段;180 min~300 min之内吸附量略有变化,但变化量极其微小;300 min~540 min吸附量无变化。由此得出,整个动力学吸附过程基本在2h~3 h之间完成,3h~5h内进入可逆的吸附平衡阶段。同时确定,等温吸附批实验中将实验吸附的平衡时间统一设定为5h。  (2)对比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等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食用菌吸附小球吸附数据拟合的结果可知,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吸附过程(r2>0.99,P<0.01),说明食用菌吸附小球在吸附废液中重金属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外部液膜扩散过程、表面吸附过程和颗粒内部扩散过程等。  4.固定的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常数,最大吸附量和吸附率成正相关  (1)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的吸附等温线属于“L”型等温线,证明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二元溶液中Cu2+,Zn2+的吸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Cu2+,Zn2+和Hg2+的动力学吸附率,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拟合出的吸附常数Kf值以及Langmuir热力学模型拟合出最大吸附量qm三者呈正相关。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Cu2+吸附常数Kf值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0.3286)>毛木耳吸附小球(0.2893)>平菇吸附小球(0.1932)>杏鲍菇吸附小球(0.1403);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Cu2+最大吸附量qm大小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7.2304mg/Kg)>毛木耳吸附小球(6.5713 mg/Kg)>平菇吸附小球(4.5136 mg/Kg)>杏鲍菇吸附小球(3.3732 mg/Kg);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Cu2+动力学吸附率大小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81.31%)>毛木耳吸附小球(60.39%)>平菇吸附小球(50.03%)>杏鲍菇吸附小球(42.88%)。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Zn2+吸附常数Kf值大小为:针菇吸附小球(0.2662)>毛木耳吸附小球(0.2593)>平菇吸附小球(0.2110)>杏鲍菇吸附小球(0.1295);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Zn2+最大吸附量qm大小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6.2775mg/Kg)>毛木耳吸附小球(6.1283mg/Kg)>平菇吸附小球(5.1274mg/Kg)>杏鲍菇吸附小球(2.8512mg/Kg);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Zn2+动力学吸附率大小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72.34%)>毛木耳吸附小球(69.21%)>平菇吸附小球(52.52%)>杏鲍菇吸附小球(39.70%)。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于Hg2+吸附常数Kf值大小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0.3496)>毛木耳吸附小球(0.2367)>平菇吸附小球(0.1394)>杏鲍菇吸附小球(0.1217);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于Hg2+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7.8690mg/Kg)>毛木耳吸附小球(6.0412 mg/Kg)>平菇吸附小球(3.3600 mg/Kg)>杏鲍菇吸附小球(2.7781 mg/Kg);不同类型固定食用菌废弃物吸附小球对于Hg2+的动力学吸附率分别为:金针菇吸附小球(82.02%)>毛木耳吸附小球(63.22%)>平菇吸附小球(51.83%)>杏鲍菇吸附小球(37.89%)。  (2)吸附过程均可以用Freundlich模型(r2=>0.9256,p<0.01)和Langmuir模型(r2=>0.9624,p<0.01)拟合,Langmuir模型略好于Freundlich模型。  5.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1)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前后的微观形态变化  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前的微观形态菌体细胞排列较紧密,游离,未变形,完整的细胞体较多。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后Cu2+,Zn2+后,可以看到,细胞受到破坏,变得不完整,细胞壁增厚了,而且在细胞壁上形成了明显的沉淀或是晶体。新的结晶物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1)无机盐沉积,如Zn(OH)2、Zn(OH)2等;2)细胞和细胞壁吸附Cu2+,Zn2+后,引起本身结构中一些生物大分子的重排,有非晶态或不完善晶态转变为结晶态;3)Cu2+,Zn2+与一些生物分子或小颗粒结合沉积在菌体颗粒表面,形成晶状结构。吸附了汞的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小球,吸附Hg2+后小球表面变得密实细胞壁表面形成了沉积,细胞壁增厚表面变得光滑,但无明显的汞晶体出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几种可能:1)无无机盐沉积,如Hg(OH)2只能存在于溶液中;2)细胞和细胞壁吸附Hg2+后,没有引起本身结构中一些生物大分子的重排,无非晶态或不完善晶态转变为结晶态;3)Hg2+与一些生物分子或小颗粒结和,但没有沉积在菌体颗粒表面,形成晶状结构,而是透过了细胞壁进入了细胞内。  (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吸附小球吸附铜、锌和汞主要是通过细胞壁上的-OH和-NH与金属离子发生化合反应(如离子交换、配位结合或络合等)。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铜、锌和汞的能力强于其它固定食用菌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固定金针菇吸附小球细胞壁上的官能团-NH远高于其它的食用菌废弃物。
其他文献
污染土壤生态毒理学诊断是近年发展的新概念,以往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应用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模拟条件下获得的急性毒性数据进行推测,对野外实际环境样品复合污染体系直接评价生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工程具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建筑工程不但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还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
本文围绕广西区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关键零配件CAD/CAM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开发”,并基于Unigraphics软件系统平台,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在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原理方面,本文重点围绕精整模具设计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精整模具三个关键零部件(芯棒、模冲、阴模)新的分类方法。 2、在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功能模块划分方面,从系统工程原理和软件工程学的角度,采用IDEF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在肉中所占的比例直接影响肉的色泽.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采集到的滩羊肉数据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探讨高光谱成像快速无损检测
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反映胶东花岗-绿岩带金矿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尤其是地幔来源特征。地震波场、磁场与重力场揭示壳-幔结构与耦合机制是成矿系统物质、能量交换、聚
紫外探测器在导弹制导,预警,紫外通讯,生物医药分析,海上油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ZnO在室温下激子束缚能60meV,带隙为3.37eV,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紫外激光发射,是制作紫外探
本文介绍了民机脚蹬驱动力测量工装的设计,重点研究了该装置的机械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的设计.在飞控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脚蹬驱动力工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用于测量脚蹬机械行
本论文就钠碱旋流塔板法脱硫除尘工艺应用于锅炉水膜除尘系统的改造进行研究。研究的具体对象是广州油制气厂水膜除尘器湿法除尘工艺改钠碱旋流塔板法脱硫除尘工艺。 广州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很大,其区域环境效应评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关系密切而重大,其在区域尺度上的环境效应研究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选取西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