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蛤蜊和文蛤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贝类的繁殖策略是对周围环境(如温度和食物丰度等)的一种适应,其配子发育过程也是能量贮存和利用的过程。通常,配子形成前,海洋贝类通过大量摄取食物将能量以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组织中;当配子发育开始,先前贮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利用,以满足机体旺盛的能量需求。至于哪种营养物质重要,配子发生过程中的消耗情况以及贮存在哪,对不同种类的海洋贝类及相同种类的不同种群之间而言都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对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环境因子以及各组织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的研究,可以掌握其繁殖周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繁殖过程中各个组织的能量贮存-利用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阐述海洋贝类的繁殖策略。本文分别以山东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这两种重要的经济贝类为研究对象,对海区环境因子(温度,叶绿素a含量,盐度),中国蛤蜊的繁殖周期,雄性和雌性中国蛤蜊各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性腺-内脏团)中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季节性变化,文蛤的繁殖策略,雄性和雌性文蛤各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性腺-内脏团)中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沿海的中国蛤蜊全年只有一个繁殖周期,其配子发育周期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11月-2月为休止期;其余时间是性腺发育期包括配子的形成、成熟和排放。该地区中国蛤蜊雌雄配子的发育基本同步,配子发生均始于3月,大部分个体在6月至7月成熟,8月成熟的雌雄配子大规模排放。条件指数在配子发生期开始增大,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产卵后减小。在性腺发育过程中,雌性和雄性中国蛤蜊所有组织中的糖原含量都明显下降,表明中国蛤蜊在繁殖过程中以贮存在体内的糖原作为主要供能物质。随着雌性性腺的成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表明卵母细胞积累脂肪和蛋白质用于合成卵黄蛋白。而外套膜、闭壳肌和雄性性腺中的蛋白质含量在配子发育过程中减小,表明当体内代谢活动旺盛,糖原被大量消耗时,贮存在这些部位的营养物质也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性腺中RNA/DNA比值升高表明卵黄蛋白合成旺盛,因此性腺中RNA/DNA比值是一个理想的指示性成熟的指标。2.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文蛤在1月水温2℃时性腺开始发育,大部分配子在7月达到成熟,成熟配子的排放发生在温度较高、叶绿素a含量丰富的8-9月份,此时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平均卵母细胞直径和条件指数在性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大,在配子成熟时达到最大,并随着成熟配子的排放而下降,因此平均卵母细胞直径和条件指数均可以作为判断文蛤性成熟度的很好的指标。生化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糖原是文蛤繁殖过程中主要的能量物质;在性成熟过程中,雌性性腺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蛋白质和脂肪是卵母细胞的主要有机成分,随着卵细胞的成熟逐渐在体内积累;当能量供应不足,闭壳肌中的脂肪和足中的蛋白质也可以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本研究所得到的数据为中国蛤蜊和文蛤的人工育苗、规模化繁育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系葫芦科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作为一种传统的蔬菜和中药,具有药膳同源之功效。其子衣色素可以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
干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已成为目前生态学关注的焦点问题。微生物活动在土壤生境中起着积极作用,在土壤物质循环及能量转换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评价生境
目前全球气候极端干旱的频繁发生导致不同气候区树木死亡机制引起世界相关科学家广泛关注。经典的压力—容积(Pressure-Volume,PV)技术已成为研究树木死亡生理机制——水力衰